位置:首页 > 研究会概况 > 大事记
老舍研究科研成果(1984—2004)(上)
发表时间:2024-07-03     阅读次数:     字体:【


老舍研究科研成果(1984—2004)(上)

--------------------------------------------------------------------------------

作者:甘海岚 来源:www.laoshexue.com 发布时间:2006年09月17日 www.laoshexue.com


  一、研究论文及回忆文章

  1984年

  老舍与佛教的二三事 // 叶德 // 法音 1984.1.38
  在"文协"的旗帜下——冯玉祥与老舍交往片断 // 崔石岗 // 阜阳师院学报 1984.1-2.-165
  樱花盛开时,海滨喜盛会——记第二次老舍学术讨论会 // 隋兴 // 满族文学研究 1984.1.-91
  老舍笔下的北京民俗 // 王献忠 // 满族文学研究 1984.1.-92
  得心应手——读老舍建国后的话剧札记 // 王行之 // 戏剧论丛 1984.2.-17
  老舍剧作的民族风格浅探 // 王富聪 // 戏曲艺术 1984. 2.-19
  老舍散文特色小议 // 陈喆// 江西教育 1984.2
  奔天桥——忆老舍 // 姜德明 // 民族文学 1984.2.-85
  老舍的戏剧创作道路 // 克莹 // 戏剧学习 1984.2.-11
  老舍的史剧观——记念老舍诞辰八十五周年 // 冉忆桥 // 新剧作 1984.2.-63
  这里有一个喜剧的精灵——论老舍抗战时期剧作的格调 // 廖全京 // 戏剧论丛 1984.2.-30
  文艺要表现人民——在首都文艺界记念老舍同志诞辰八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 彭真// 戏剧论丛 1984.2.-5
  人民艺术家老舍的话剧创作 // 克莹 // 剧本 // 1984 .3 .-32
  老舍的语言艺术观 // 王行之 // 光明日报 1984.3.15.-3
  老舍,写"人"的巨匠 // 王行之 // 文艺报 1984.3.-27
  老舍——"文艺界的劳动模范"——纪念老舍同志八十五岁诞辰 // 冯牧 // 北京艺术 1984.3.-2
  老舍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 // 余林 //北京艺术 1984.3 .-3
  北曲南迁遇良师——老舍先生演相声 // 欧少久 口述 殷文硕整理 // 北京艺术 1984.3.-8
  老舍与山药旦 // 萧伯青 // 北京艺术 1984.3.-9
  怀念老舍先生 // 刘金涛 // 工人日报 1984.3.18.-4
  我所认识的老舍 // 阳翰笙 // 人民日报 1984.3.19.-7
  老舍是属于人民的 // 胡絜青 // 光明日报 1984.3.24
  乾坤正气在中华——"老舍创作生活展览"侧记 // 易凯 // 人民日报 1984.3.17.-8
  怀念老舍同志 // 周扬 // 人民日报 1984.3.19.-7
  怀念老舍 // 王倬如 // 人民日报 1984.3.16.-8
  老舍先生在重庆 // 杨伯峻 // 人民日报 1984.3.16.-8
  我敬爱的老舍先生 // 巴金 // 人民日报 1984.3.15.-8
  斑斑蛤壳照新晴——老舍在青岛散记 // 白丁 // 柳泉 1984.3.-200
  老舍先生为《我的前半生》改稿一事纪实 // 于浩成 // 新文学史料 1984.3.-158
  起步之前——老舍早年史料杂考之一 // 舒乙 // 新文学史料 1984.3.-160
  试论老舍解放后戏剧创作的思想特色 // 杨国祥 // 教学与进修 1984.3.-41
  老舍小说人物描写艺术散论 // 谢昭新 // 安庆师院学报 1984.3.-57
  关于老舍西北一行的时间 // 李庆国 // 社会科学战线 1984.3.-103
  老舍小说风格浅论——《老舍及创作初探》之二 // 李涌泉 // 延安大学学报 1984.3.-53
  在"文协"的旗帜下——冯玉祥与老舍交往片断 // 崔石岗 // 抗战文艺研究 1984.3-107
  老舍被冒名、盗版图书辨析 // 向东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4.3.-311
  自树一帜的老舍剧作 // 王行之 //戏剧报 1984.4.-15
  阳翰生谈老舍 // 克莹 等 // 戏剧报 1984.4.-11
  马彦祥谈老舍 // 克莹 等 // 剧坛 1984.4.-13
  老舍和他的儿童文学创作 // 甘海岚 // 《作家与作品 》展望出版社 1984.4
  樱开季节忆老舍——访老舍夫人胡絜青 // 文史 // 青岛日报 1984.4.28.-3
  缅怀舒舍予先生 // 阮章竟 //北京文学 1984.4.-8
  与首都人民血肉相连的艺术家——纪念老舍先生诞辰八十五周年 // 白介夫 // 北京文学 1984.4.-8
  纪念民间文艺创作家老舍先生——在首都文艺界纪念老舍同志八十五岁诞辰座谈会上的发言 // 钟敬文 // 民间文学 1984.4.-6
  老舍之子谈老舍 // 林华 等 // 北京晚报 1984.4.6.-1
  我很想念老舍先生 // 曹禺 //人民文学 1984.4.-76
  怀念与赞美[怀念老舍] // 刘思慕 // 人民政协报 1984.4.18.-4
  出走泉城——抗战初期老舍生活之一页 // 曾广灿 // 柳泉 1984.4.-137
  老舍剧作中的曲艺手法 // 董康定 // 福建戏剧 1984.4.-33
  老舍的话剧艺术 // 孟广来 // 文史哲 1984.4.-21
  老舍剧作留给我们的启迪 // 克莹 // 文艺研究 1984.4.-56
  危难时节见真情——老舍夫妇与日本作家的友谊 // 吴绪彬 // 日本文学 1984.4.-94
  老舍与林语堂及论语派 // 万平近 // 新文学论丛 1984.4.-129
  老舍小说人物描写艺术散论 // 谢昭新// 安庆师院学报 1984.4
  刘子衡先生谈老舍 // 赵来祥 // 人物 1984.5.-155
  樱花时节忆华章——记老舍夫人胡絜青在青岛 // 宇华 // 大众日报 1984.5.12.——4
  老舍与梁实秋 // 曾广灿 // 文史哲 1984.5.-72
  我想念老舍先生 // 新凤霞 // 新观察 // 1984 .5.-33
  日本人民爱老舍——访日本老舍著作爱好者第三次访华团 // 林为民 等 // 北京晚报 1984.5.6.-1
  老舍走上文坛之前 // 蒋瑞 等 // 北京艺术 1984.5.-12
  缅怀曲艺界的良师益友老舍先生 // 侯宝林 // 曲艺 1984.5.-16
  北京作家忆老舍:1.老舍先生 (汪曾祺) 2.人民艺术家老舍 (端木蕻良) 3.怀念老舍先生(邓友梅)4.二十多年前的座谈会 (林斤澜)5.北京作家的一代宗师——记念老舍先生(刘绍棠)6.荣誉来自辛勤劳作——怀念老舍先生(杨纤如) // 北京文学 1984.5.-36
  独特.深厚.卓异——论老舍的短篇小说 // 陈震文 // 辽宁大学学报 1984.5.-87
  从青岛到济南——老舍在抗战时期生活之第一页 // 曾广灿 // 海鸥 1984.6
  老舍先生的戏曲熏陶 // 翁偶虹 // 戏剧报 1984.6.-64
  为老舍装裱字画 // 刘金涛 // 人物 1984.6.-97
  甩真妙露,不工而工:记于是之谈老舍剧作 // 玉骅 // 群众艺术 1984 . 7
  忆老舍先生的教益 // 王培 // 戏剧报 1984.7.-64
  老赶不上趟 // 胡絜青 // 北京日报 1984.8.25.-3
  老舍学术讨论会综述 // 刘唐 摘编 //文教资料简报 1984.9.-75
  老舍和梁实秋说相声 // 二东老人 // 文教资料简报 1984.9.-81
  誓雪江山半壁仇——老舍在武汉 // 章绍嗣 等 // 芳草 1984.9.-60
  患难夫妻——老舍与胡絜青 // 张又君 // 西湖文学月刊 1984.9.-56
  文艺界负责的"小卒"——老舍抗战时期在武汉 // 河池 // 长江日报 1984.10.21.-4
  谈老舍话剧作品的地方特色 // 王富聪 // 剧本 1984 .11.-72
  老舍在天津的最早一次讲演 // 曾广灿 // 今晚报 1984.11.3
  老舍出国 // 曾广灿 // 今晚报 1984.11.19
  老舍笔下的天津人 // 胡絜青 等 // 天津日报 1984.11.11.-4
  "我们要负起两个十字架"(老舍和天津)(下)// 胡絜青 等 // 天津日报 198411.18.-4
  扣响文学的大门之前——老舍生活创作历程的第一页 // 曾广灿 // 文科月刊 1984.12.-45
  老舍创作个性中的满族素质 // 关纪新 // 社会科学战线 1984.12.-170
  一个大杂院出生的语言大师——北京城里访老舍故居 // 童怀 // 光明日报 1984.12.16.-2
  写自己真知的和热爱的(附老舍《想北平》)// 孙昌熙 // 文学 1984.12.-65
  老舍最后的作品——记念老舍逝世十八周年 // 谢和赓 // 瞭望 1984.39.-40
  谨严.多样.浓郁——读〈四世同堂〉 // 小溪 // 殷都学刊 1984.4.-64
  《四世同堂》的市民形象塑造 // 曾广灿 // 大学语文 1984.7
  民族气节歌,北京风俗画——谈谈老舍的《四世同堂》 // 王锦园 // 文科月刊 1984.10.-40
  论《骆驼祥子》的结尾和其他 // 徐麟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4.1.-255
  虎妞,她也有痛苦和辛酸(排演话剧《骆驼祥子》笔记)// 舒绣文 // 长江戏剧 1984. 1
  谈《骆驼祥子》的语言风格 // 王焕运 // 唐山师专学报 1984.2.-22
  老舍与祥子们 // 李翔 // 北京艺术 1984.3.-3
  漫谈《骆驼祥子》 // 卜召林 // 济宁师专学报 1984.3.-79
  评介《骆驼祥子》的两个法译本 // 李治华 // 翻译通讯 1984.4.-40
  虎气和妞性相结合的虎妞形象 // 杜运通 等 // 河南大学学报 1984.5.-11
  《骆驼祥子》的艺术成就 // 王锦园 // 上海广播电视 1984.12.-38
  从《茶馆》谈戏剧人物塑造 // 徐闻莺 // 艺谭 1984.1.-75
  白璧去瑕,锦上添花——谈《茶馆》结尾的艺术处理 // 张昌武 // 咸宁师专学报 1984.1.-68
  《茶馆》所体现的戏剧观 // 苏叔阳 // 戏剧论丛 1984.2.-24
  从《茶馆》谈戏剧人物塑造 // 徐闻莺 // 艺谭 {河肥} 1984 .2
  论《茶馆》的艺术成就 // 舒其惠 // 湖南师院学报 哲社版 {长沙} 1984. 2
  从《茶馆》的重演到《小井胡同》 // 凤子 // 钟山 1984.3.-234
  在创作上,《茶馆》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吴伯威 // 克山师专学报 1984.3.-51
  《茶馆》戏剧美学三谈 // 胡授昌 // 戏剧学习 1984.3.-114
  《茶馆》《桃花扇》结构比较谈 // 周维培 //艺谭 1984.3.-137
  "时间,是一个伟大的征服者"——《茶馆》命运的思考 // 孙葳 // 戏剧学习 1984.3.-107
  谈《茶馆》的魅力 // 于是之 // 戏剧丛刊 1984.4.-30
  《茶馆》续篇《小井胡同》的出现 // 陈辽 // 江苏戏剧 1984.7.-49
  憎与爱交织着的散文诗——《月牙儿》浅析 // 李春林 // 聊城师院学报 1984.1-2.-47
  老舍《月牙儿》的象征 // 李平 // 书林 // 1984.2.-15
  论《月牙儿》及其在老舍创作史中的地位 // 范亦毫 // 青海师院学报 1984.2.-41;文学评论 1984.4.-45
  浅谈老舍《离婚》的喜剧特色 // 张中良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4.2
  试论《牛天赐传》——老舍小说研究之一 // 王惠云 // 河北师院学报 1984.1.-25
  "烧出""真正的原味儿"——试论老舍《二马》的语言艺术 // 邱仕华 // 龙岩师专学报 1984.2
  《二马》论 // 吴小美 // 收入《弟子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4.
  关于满族旗人故事《正红旗下》(老舍小说考)// (日)日下恒夫 著 胥敏 译 // 满族文学研究 1984.1.-147
  论老舍三十年代初期之国情观——也论〈猫城记〉// 杨中 // 四川大学学报 1984.2.-61
  老舍的《北京居民》 // [法]保罗.巴迪 著 卢龙 译 // 读书 1984.5.-103
  关于老舍的《西北是块宝地》// 王欣荣 // 青海师院学报 1984.1.-28
  一幅恬淡明丽的春之图——老舍〈济南的冬天〉赏析 (附原作) // 吴炫 // 名作欣赏 1984.6.-79
  剧作家的良师益友——周恩来与老舍的《春华秋实》 // 殷伟 // 陕西戏剧 1984.7.-16
  试论老舍的文艺理论成就及其局限——谈老舍的《文学概论讲义》// 徐文玉 // 艺谭 1984.1.-16

  1985年

  关于老舍中篇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的评价 // 牛运清 // 文史哲 1985.1.-59
  试论老舍在抗战时期的文艺思想 // 曾广灿 // 山西大学学报 1985.1.-50
  怀念爸爸 // 舒立 // 百花洲 1985.1.-192
  老舍小说理论浅探 // 徐鹏绪 // 聊城师院学报 1985.1.-65
  老舍在美国——曹禺访问记 // 克莹 等 // 新文学史料 1985.1.-118
  老舍小说艺术风格初探 // 孙宜君 // 淮阴师专学报 1985.1-25
  论老舍幽默发展的线索 // 刘诚言 // 襄阳师专学报 1985.1
  老舍的生日 // 曾广灿 // 今晚报 1985.2.4
  谈《老舍新诗选编集》 // 曾广灿 // 天津日报 1985.2.6
  往事如烟,寻梦何处?——老舍写剧始于重庆 // 潘孓农 // 龙门阵 1985.2.-76
  老舍幽默探源 // 陶长坤 // 社会科学辑刊 1985.2.-153
  老舍的创作道路和文学业绩 // 樊骏 // 南通师专学报 1985.2.-22
  论老舍小说中的社会理想 // 张玫珊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5.2.-107
  老舍关于宗教的佚文 // 朝戈金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5.2.-208
  清水流香(忆老舍) // 曲波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5.2.-258
  论老舍三十年代杂文创作的特色 // 王惠云 // 河北师院学报 1985.3.-83
  "老舍"的来历 // 曾广灿 // 今晚报 1985.3.3
  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看老舍小说的人物描写 // 马焯荣 // 湖南师大学报 1985.3.-73
  进入多维视野的老舍——近年来老舍研究述评 // 宋永毅 // 文学评论 1985.3.-82
  老舍和朋友们 // 胡絜青 等 // 十月 1985.3.-232
  老舍——在美国生活的时期 // (日)石垣绫子 著 夏姮翔译 // 新文学史料 1985.3.-157
  试论解放前老舍小说中的幽默 // 喻文杰 // 艺谭 1985.3.-37
  浅论老舍解放后剧作的结构艺术 // 杨国祥 // 镇江师专学报 1985.3.-25
  "作家必须是全民族的心灵"——老舍的"重轰炸机"说与他创作的发展 // 杨中 // 抗战文艺研究 1985.3.-49
  老舍的卫生习惯 // 曾广灿 //今晚报 1985.4.24
  老舍等人联句赠郁达夫 // 曹克勋 // 团结报 1985.4.20.-4
  论老舍的抗战戏剧 // 冉忆桥 // 华东师大学报 1985.4.-19
  老舍与抗日话剧运动 // 万平近 // 福建论坛 1985.4.-28
  老舍在延安 // 孙国林 // 延安文艺研究 1985.4.-38
  父亲的最后两天 // 舒乙 // 收获 1985.4.-220
  抗战中的老舍 // 舒乙 //名人传记 1985.5.-28
  和老舍先生在一起的日子 // 王昌言 // 大舞台 1985.5-6.-55
  论老舍小说创作的选材特点 // 曾广灿 // 南开学报 1985.6.-26
  归国途中遇老舍 (上、下) // 叶君健 // 天津日报 1985.6.2、9.-4
  老舍话剧的美学特征 // 洪忠煌 // 天津社会科学 1985.6.-55
  纪念前夕的杂忆 (忆老舍先生) // 李欣 // 人民日报 1985.7.8.-8
  老舍和周恩来 // 胡絜青 //人民日报(海外版) 1985.7.2.-8
  老舍戏剧美学初论 // 洪忠煌 // 社会科学(上海) 1985.7.-74
  老舍与冯玉祥 // 曾广灿 // 中国法制报 1985.8.16.-4
  文艺界尽责的小卒——试论老舍对新曲艺的贡献 // 王栋 // 曲艺 1985.8.-17
  为祖国而战的作家——老舍 // 曾广灿 // 中国法制报 1985.9.6.-4
  老舍作品中的民间文学 // (苏)H。斯佩什涅夫 著 姜筱绿 译 // 国外社会科学动态 1985.9.-43
  老舍创作系统一瞥 // 马焯荣 // 江汉论坛 1985.10.-49
  "通俗化的大敌是庸俗化"——老舍通俗文艺观一瞥 // 甘海岚 // 学习与研究 1985.11
  老舍和"青艺" // 舒乙 // 文艺报 1985.11.-2
  老舍和方家胡同小学 // 刘卫星 // 人民日报 1985.12.9.-8
  新发现的老舍童年自传小说 // 文学报 1985.12.26。-4
  在嘻笑唾骂的后边——老舍前期长篇小说综论 // 吴小美 // 兰州大学学报 1985
  试论《茶馆》的结构艺术 // 孔文杰 // 抚州师专学报 1985.1.-65
  谈《茶馆》的典型环境 // 王姗姗 // 临沂师专学报 1985.1-2.-45
  《茶馆》与《伽利略传》结构之比较 // 张德平 // 艺谭 1985.2.-91
  《茶馆》所给予我们的 // 甘海岚 // 文化宫 1985.2
  《茶馆》漫论 // 刘延年 // 北方论丛 1985.2.-100
  谈《茶馆》的艺术构思 // 孙永和 // 中文自修 1985.11.-24
  父亲创作的《四世同堂》的回忆 // 舒乙 // 台声 1985.5.-48
  满纸山河泪,一曲正气歌——老舍夫人胡絜青谈《四世同堂》 // 胡绍芳 // 团结报 1985.7.27.-2
  《四世同堂》——北京风俗画 // 曾广灿 // 天津日报 1985.7.10
  父亲写作《四世同堂》的前前后后 // 舒济 // 解放军报 1985.8.25.-2
  抗战文艺的丰碑——浅谈长篇小说《四世同堂》 // 万平近 // 福建日报 1985.8.25.-3
  反帝反封建的警世之作——读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 // 王行之 //人民日报 1985.8.26.-7
  透过《八方风雨》看《四世同堂》——略谈作家的时代责任感 // 邓惠 // 天津日报 1985.9.6.-4
  《四世同堂》从小说到电视连续剧 // 文艺界通讯 1985.10.-11
  我的父亲与《四世同堂》 // 舒乙 // 艺术天地 1985.10.-4
  老舍之子回忆老舍创作《四世同堂》和悲愤离开人世的情景 // 舒乙 // 广州日报 1985.11.30.-3
  在遗憾和欣慰之余——重评《四世同堂》引起的思索 // 樊骏 // 文艺报 1985.12.7.-3
  祥子的典型意义及老舍小说的艺术成就 // 唐文 // 电大文科园地 1985.1.-28
  虎妞形象再议 // 王静波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5.1.-213
  怎样看待祥子与虎妞的婚姻 // 谢昭新 // 学语文 1985.4
  从《骆驼祥子》看老舍的语言特色 // (匈牙利)冒寿福 // 中文自学指导 // 1985.11.-20
  浅谈〈龙须沟〉的思想与艺术 // 岳耀钦 // 河南大学学报 1985.增刊.-289
  "疯子"的艺术形象 // 曾广灿 // 今晚报 1985.4.-22
  《正红旗下》—— 一部未完成的杰作 // 王超冰 // 沈阳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1985.3.-73
  爱国主义的心碑——谈老舍的小说《蜕》// 刘炳泽 等 // 武汉教育学院学刊 1985.2.-56
  评沃勒.兰伯尔的《老舍与中国革命》一书及小威廉A.莱尔的《猫城记》译本 // (美)霍华德.戈德布拉特 撰 李汝仪 译 //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5.1.-117
  敢于言"我",敢于立论 (老舍的《文学概论讲义》)// 王行之 // 读书 1985.5.-55
  论《老张的哲学》的艺术追求 // 任广田 // 西北大学学报 1985.1.-24

  1986年

  以小说笔法写话剧——老舍在抗战剧作中的艺术探索 // 克莹 等 // 抗战文艺研究 1986.1.-7
  笑的艺术——谈老舍的幽默艺术与狄更斯的创作 // 李冰霜 // 外国文学研究 1986.1.-94
  老舍在北京的足迹 // 李犁耘 // 燕都 1986.1.-26;1986.3.-29;1986.4.-24;1986.6.-27(续完)
  试论社会主义讽刺剧——对老舍、果戈里、马雅可夫斯基讽刺剧的系统思考 // 李振潼 //剧艺百家 1986.1.-70
  小说空间的地域因素 // 金健人 // 文学评论 1986.1.-39
  老舍幽默艺术探 // 沈振煜 // 江汉论坛 1986.1.-54
  论老舍的"小社会"戏剧结构 // 马焯荣 // 宁夏艺术 1986.1.-31
  老舍先生的四篇人物小品 // 记者文学 1986.创刊号. -53
  "我不是曹禺,我是老舍,且不一一。"// (瑞典)马悦然 著 舒悦 译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6.1.-148
  老舍在伦敦的档案资料 // 舒悦 译注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6.1.-115
  老舍在武汉、重庆 // 萧伯青 // 新文学史料 1986.2.-138
  老舍话剧与北京人艺 // 克莹 等 // 剧坛 1986.2.-22
  老舍和我(上)// 赵家璧 // 新文学史料 1986.2-116;(续完)1986.3.-93
  老舍长篇小说的喜剧世界——老舍小说风格研究之一 // 张中良 // 西北大学学报 1986.2.-52
  老舍在北京市文联 // 王松声 // 新文学史料 1986.2.-147
  老舍年谱简编 // 舒济 // 新文学史料 1986.2.-153
  论老舍四十年代赴美国期间的思想发展 // 王家声 // 中山大学学报 1986.2.-60
  老舍作品雅俗共赏探析 // 殷仪 // 上海大学学报 1986.2.-20
  读《老舍评传》——兼谈老舍研究的一些想法 // 曾广灿 // 河北师院学报 1986.3.-150
  在"文协"岗位上——老舍与"文协"// 曾广灿 // 河北大学学报 1986.3.
  在第三次老舍学术讨论会上......// 王行之 // 文学评论 1986.3.-143
  苦其心志——出洋前的老舍 // 郎云 等 // 戏剧界 1986.3.-4
  老舍抗战时期戏曲、新诗创作述评 // 王栋 // 南京师大学报 1986.3.-82
  中外老舍研究者聚会北京,宏观研讨老舍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 文学报 1986.4.17.-1
  第三次老舍学术讨论会在京举行 // 王行之 // 人民日报 1986.4.7.-7
  论老舍小说"改造国民性"思想的生命力 // 谢昭新 // 安徽师大学报 1986.4.-50;收入1986中国文学年鉴
  借着对话写出性格来——老舍论戏剧语言的性格化 // 马名法 // 齐齐哈尔师院学报 1986.4.-56
   北京人、北京事、北京话——论老舍作品的北京风格 //(满族)孟琮// 民族文学研究 1986.4.-17
   纪念老舍 研究老舍 // 关纪新 // 民族文学研究 1986.6
  谈谈老舍作品中的系列性人物形象 // 周关东 // 民族文学研究 1986.4.-25
  老舍的艺术地位与现代文学史观念的更新 //(满族)孙玉石 // 民族文学研究 1986.4.-8
  老舍研究的人文心理构想 // 宋永毅 // 民族文学研究 1986.4.-31
  十周年 // 万平近 // 福建论坛 1986.4.-36
  老舍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 陈震文 // 中文自学指导 1986.5.-33
  老舍创作个性新探 // 李辉 等 // 天津师大学报 1986.5.-54
  日本学术界关于老舍研究资料辑要 // 刘庆澄 等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6.5.-91
  难忘的记忆——缅怀老舍先生 // 梁秉坤 // 戏文 1986.6.-3
  洒向人间都是问——读苏叔阳《老舍之死》(一评) // 小说评论 1986.6.-62
  苏联汉学家评老舍 // (苏)H.费德林 杨宗建 节译 // 译海 1986.6.-95
  老舍笔下的北京端午节 // 曾广灿 // 北京晚报 1986.6.11
  剧作家老舍与西方文艺 // 克莹 等 // 剧本 1986.6.-33
  戏剧不仅作为形式(从剧作角度谈《太平湖》) // 张东钢 // 上海艺术家 1986 .6
  老舍与鲁迅 // 曾广灿 // 海鸥 1986.7
  身后之"热"——纪念老舍先生逝世二十周年 // 舒乙 // 中国建设 1986.7.-31
  老舍的爱好(续) // 舒乙 // 人民日报(海外版) 1986.7.8——7.31 -7;1986.8.26.-7
  港台的老舍研究 // 曾广灿 // 天津日报 1986.8.23
  老舍的一篇"捧词" // 曾广灿 // 北京晚报 1986.8.24
  假如先生还在(老舍作品的影响) // 于是之 // 人民日报 1986.8.21 .-8
  珍贵的墨迹——记郭沫若、老舍给徐孝穆的题字书信 // 张伟 // 上海政协报 1986.29
  宁折不弯——追记老舍死前的一幕 // 张林琪 等 // 文汇报 1986.8.20.-3
  老舍为盲艺人证婚 // 曾广灿 // 今晚报 1986.9.14
  死的呼唤 // 舒乙 // 文艺报 1986.9.6.-3
  "大炮有用,刺刀也有用"——老舍在抗战中的文艺活动 // 马贵昌 // 解放军报 1986.9.17.-3
  国之瑰宝 // 曹菲亚 // 北京文学 1986.9.-62
  "舍予" // 舒乙 // 北京文学 1986.9.-57
  抗战期间老舍致郁达夫的一封信 // 天逸 // 散文世界 1986.11.-24
  老舍先生和盲艺人的情谊 // 苗稼全 // 新观察 1986.17.-20
  一象换来万象新——老舍赠礼回归记事 // 惠伊深 // 新观察 1986.22
  漫谈老舍的幽默 // 郝长海 // 收入《耕耘集》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86.
  一个大场面的形成 :《茶馆》开场艺术欣赏 // 宋光祖 // 剧海 1986.5.
  闻其声,知其人:浅谈《茶馆》的语言 // 舒其惠 // 剧海 1986. 5
  《 茶馆》语言的美学特征 // 胡范铸 // 四川师大学报 // 1986.8.-26
  《茶馆》的创新与戏剧观念的更新 // 关德富 // 学术研究丛刊 1986.3.-16
  由手稿看《茶馆》剧本的创作 // 舒乙 // 十月 1986.6.-136
  秦氏三兄弟——《茶馆》前本 // 老舍 // 十月 1986.6.-98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 // 樊骏 // 江汉论坛 1986.9.-50
  "人"的地位的追求——试论祥子与虎妞的关系 // 吴培华 // 江海学刊 1986.1.-44
  虎妞在《骆驼祥子》中的地位与作用 // 陈朝晔 // 牡丹江师院学报 1986.1.-48
  《骆驼祥子》论析 // 郝长海 // 收入《中国现代百部中长篇小说论析》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86.1
  "没有那几个人就没有那出戏"——《龙须沟》人物谈 // 冉忆桥 // 中文自学指导 1986.5.-33
  老舍《月牙儿》的思想与艺术 // 齐鲁青 // 文科教学 1986.1-2.-52
  老舍心爱的月牙儿升起来了(上、下) // 舒济 // 人民日报(海外版)1986.4.12、14.-7
  《老张的哲学》——老舍小说创作的奠基石 // 徐文斗 // 东岳论丛 1986.4.-88
  《老张的哲学》论析 // 郝长海 // 收入《中国现代百部中长篇小说论析》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86.1
  《赵子曰》主题思想的再认识 // 张强 // 沈阳师院学报 1986.3.-39
  贫民生活的真实图景——读老舍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 // 何锦山 // 文科月刊 1986.7.-20
  评老舍小说《离婚》的伊文.金译本 // 舒悦 // 中国翻译 1986.5.-42
  市民社会灰色人物的灰色悲剧——《离婚》论 // 吴小美 // 兰州大学学报 1986
  《猫城记》在国外 // 吕恢文 // 北京社会科学 1986.4.-123
  老舍与西洋——从《猫城记》谈起 // (日)日下恒夫 // 复旦学报 1986.6.-36
  一对"孪生"小说(《正红旗下》、《小人物自述》)//舒乙//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6.1.-125
  弥足珍贵的遗篇——谈老舍的《正红旗下》 // 史承钧 // 中文自学指导 1986.5.-41
  谈老舍的《小人物自述》// 陈福康 等 // 十月 1986.1.-255
  评《四世同堂》"多余人"的形象 // 傅加令 // 九江师专学报 1986.2.-64
  《四世同堂》人物琐谈 // 周颖玲 // 语文园地 1986.2.-5
  对民族性格与民族文化的理解审视——论老舍《四世同堂》的审美价值// 李辉等//天津社会科学 1986.5.-56
  民族苦难时代的生活和情绪的历史——对《四世同堂》、《财主底儿女们》的比较分析 // 万平近 // 抗战文艺研究 1986.4.-1
  论长篇小说《四世同堂》 // 绍武 等 // 北京师大学报 1986.3.-45
  美国文坛对老舍及其《四世同堂》的评论 // 马贵昌 // 文学研究参考 1986.1.-36
  《四世同堂》中人物的网状结构法 // 赵福生 // 河南大学学报 1986.2.-15
  《四世同堂》的结构艺术 // 姜文 // 中文自修 1986.5.-4
  我演老舍先生的第一台戏——《残雾》// 石羽 // 北京文学 1986.9.-66
  《微神》小论 // (日)伊藤敬一 // 民族文学研究 1986.4.-35
  关于《文博士》的思考——老舍小说研究之一 // 王惠云 // 河北师院学报 1986.4.-42
  老舍与《天书代存》// 张伟 等 // 小说界 1986.6.-160
  从《想北平》看老舍小品散文的特色 // 孙昌熙 // 承德师专学报 1986.2.-1
  新颖独到 不同凡响——老舍佚文《沫若抱石两先生书画展捧词》 // 曾广灿 // 光明日报 1986.9.18.-3
  老舍先生和《宝船》 // 朱漪 // 华声报 1986.7.29.-4
  忧患的时代,忧患的文学——谈谈《大地龙蛇》的观念及其观念化 // 杨中 // 抗战文艺研究 1986.2.-44
  老舍早期对文学特性的思考——从老舍的《文学概论讲义》 谈起 // 李犁耘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6.1.-138

1987年

  解放前国内老舍研究的回顾 // 曾广灿 // 齐鲁学刊 1987.1
  老舍剧作得失与时代 // 冉忆桥 // 艺术百家 1987.1.-49
  略论老舍解放后创作的艺术特色 // 王栋 // 镇江师专学报 1987.1.-14
  试论老舍的早期创作及其准备——《老舍及其创作初探》之三 // 李涌泉 // 延安大学学报 1987.1.-64
  老舍对现代文学的贡献——《老舍选集》序 // 王瑶 // 社会科学辑刊 1987.1.-82
  论老舍的幽默观 // 刘诚言 // 襄阳师专学报 1987. 1
  老舍幽默风格的发展轨迹——兼与刘诚言同志商榷 // 伍瑞祥 // 中山大学学报 1987.1.-92
  八方风雨——老舍三部曲之一 // 克莹 等 // 中外电影丛刊 1987.1.-19
  论老舍幽默的表现手法 // 刘诚言 // 襄阳师专学报 1987.2
  老舍和基督教 // 舒波 // 南京史志 1987.3.-16
  老舍创作对新文学的贡献及其民族渊源 // 袁国兴 // 北方论丛 1987.3.-37
  现代性与传统性的交战——论老舍对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批判 // 吴小美 魏韶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7.3
  老舍与张天翼:为中国召唤塔利亚 // 张中良 // 西北大学学报 1987.3.-56
  妙手用词汇,谐趣连珠出——老舍幽默语言技巧探微之一 // 孙宜君 // 淮阴师专学报 1987.3.-59
  新文学的惯性与旧传统的痕迹——兼论老舍与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关系 // 宋永毅 // 中州学刊 1987.3.-72
  老舍在美国 // 曾广灿 // 天津日报 1987.4.18
  苏联汉学家A.安基波夫斯基和他的老舍研究著作《老舍早期的创作》 // 宋永毅 // 文学研究参考 1987.4.-19
  漫谈老舍的创作个性 // 郝长海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7.4.-75
  老舍与通俗文艺 // 文天行 //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1987.4(2).-33
  茅盾、巴金、老舍的文化类型比较 // 杨义 // 文艺研究 1987.4.-78
  新发现的老舍早期之作 // 张伟 // 艺谭 1987.4.-75
  老舍的"寻找" // 樊骏 // 文史哲 1987.4.-3
  论老舍创作的发展 // 章罗生 / 湘潭大学学报 1987.4.-69
  老舍创作的忆旧心理特征 // 马焯荣 // 长沙水电师院学报 1987.4.-44
  老舍的民性美追求 // 范亦毫 // 青海师大学报 1987.4.-37
  老舍先生和盲艺人的情谊 // 苗稼全 // 盲聋之音 1987.4.-13
  试论老舍前期小说对中国国民性的表现和批判 // 周国良 // 中国文学研究 1987.4.-50
  老舍的文学思想及其流变 // 崔明芬 // 江汉大学学报 1987.4.-52
  弄潮儿向涛头立——老舍与抗日通俗文艺谈片 // 史彦 // 抗战文艺研究 1987.4.-16
  向着真实——老舍戏剧理论初探 // 史彦 // 聊城师院学报 1987.4.-83
  "老舍热"在扶桑 // 曾广灿 // 天津日报 1987.5.17
  老舍早期小说中的丑陋形象 // 丘仕华 // 龙岩师专学报 1987.5(3).-58
  论老舍幽默语言的表现手法(上)// 刘诚言 // 汉水(文学双月刊)1987.5
  苏联人看老舍 // 曾广灿 // 天津日报 1987.6.17
  世界性"老舍热"与各民族审美方式的异同 // 宋永毅 // 文史哲 1987.6.-66
  老舍幽默技巧观片谈 // 聂宏刚 // 山东师大学报 1987.6.-75
  伦理与心理——老舍研究二题 // 宋永毅 // 文学评论 1987.6.-87
  老舍的幽默论及其深化 // 马焯荣 // 艺谭 1897.6.-77
  老舍延安之行 // 艾克恩 // 文艺报 1987.8.15.-8
  老舍与盲艺人 // 刚振华 // 老人天地 1987.8.-11
  老舍的悲剧意识及其他 // 李劼等 // 文学报 1987.10.8.-3
  老舍与北京大茶馆 // 犁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1987.11.5.-7
  《茶馆》创作寻踪 // 关德富 // 社会科学战线 1987.3.-300
  《骆驼祥子》多样化的句式及其表达效果 // 史锡尧 //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7.1.-96
  浅谈《骆驼祥子》的消极修辞 // 邓达泉 // 成都大学学报 1987.2.-67
  论小福子的悲剧形象及其在老舍美学思想中的地位 // 袁雪洪 // 苏州大学学报 1987.3.-100
  惊人的道德眼光与心理深度——《骆驼祥子》论 // 吴小美 // 兰州大学学报 1987
  论《离婚》及其在老舍创作道路上的地位 // 袁雪洪 // 江海学刊 1987.3.-43
  简论《月牙儿》——兼谈老舍前期创作概况 // 郑战兵 // 扬州师院学报 1987.1.-50
  一弯勾心摄魄的月牙——《月牙儿》的艺术魅力 // 陈孝全 // 华东师大学报 1987.2.-53
  《柳家大院》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 // 陈孝全 // 广西师院学报 1987.1.-56
  《猫城记》与欧洲文化//(苏)B.谢曼诺夫 著 宋永毅等 译 // 文学研究参考 1987.8.
  -8
  新发现的老舍重要佚简——《南来以前》及其价值 // 张伟 // 上海师大学报 1987.1.-72
  老舍话剧创作的里程碑——《龙须沟》// 杨景辉 // 戏剧 1987.3.-49
  从《老张的哲学》看老舍的创作倾向及成因 // 彭禄茂 // 赣南师院学报 1987.3.-22
  小说《四世同堂》的主题探究 // 齐胜军 // 洛阳师专学报 1987.1-82
  犀利.精辟.含蓄——谈《四世同堂》讽刺语言特色 // 夏齐富 // 安庆师院学报 1987.2.-67
  一部深沉、浩瀚的民族反省之作——读《四世同堂》 // 杨国祥 // 镇江师专学报 1987.3.-41
  论《四世同堂》的艺术特色 // 张静河 等 // 抗战文艺研究 1987.4.-26
  《四世同堂》的语言特色 // 宁义辉 // 华中师大学报 1987.26(3).-133
  论老舍幽默语言的表现手法(中)// 刘诚言 // 汉水(文学双月刊) 1987. 6

  1988年

  匠心独运的语言艺术:谈老舍遥远比喻 // 夏齐富 // 修辞学习 1988.1.36-37
  老舍文学语言理论阐释 // 孙钧政 //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8.1.-62
  论老舍小说的土洋化合 // 马焯荣 // 中国文学研究 1988.1.69-76
  不容忽视的副笔——试析老舍小说中关于婚姻爱情的描写 // 王超冰 // 中国文学研究 1988.1.77-85
  老舍在青岛的几次演讲 // 鲁海 // 青岛师专学报 1988.1.-49
  老舍—— 一个叛逆的基督教徒 // 朝戈金 // 内蒙古大学学报 1988.1.-90
  老舍之死和中国文人的古典生命观念 // 宋永毅 // 上海文论 1988.1.-50
  老舍创作的运思型范和语言结构 // 宋永毅 // 社会科学 (上海) 1988.1.-76
  幽默艺术无国界——老舍和利科克早期小说类作品之比较 // 郭同庆 // 当代外国文学 1988.1.-140
  论老舍幽默语言的表现手法(下)// 刘诚言 // 汉水(文学双月刊) 1988. 1
  试论老舍对狄更斯的借鉴与创作 // 田秀苇 // 外国文学报道 1988.2.-52
  于是之与老舍 // 闻微 // 中国青年报1988 . 2 .7
  老舍先生和我这个学生 // 徐中玉 // 收获 1988.2.-147
  论老舍的喜剧"新试验" // 马焯荣 // 民族文学研究 1988.2.52——59
  老舍作品中性爱描写的主体探源 // 宋永毅 // 天津师大学报 1988.2.63-67
  试论老舍早期的文化意识——兼析老舍早期的三部长篇小说 // 沈渝丽 // 河北师大学报 1988.2.18-24
  论老舍小说的"感觉"世界 // 谢昭新 // 安徽师大学报 1988.2
  老舍散文艺术欣赏 // 谢昭新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8.2
  又想起了老舍先生 // 冰心 // 人民日报 1988.2.4.-8
  试论老舍建国后的创作实践 // 郑启幕 //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1988.2.75-80
  老舍早期创作对"改造国民性"的探讨 // 于霖霞 // 辽宁师大学报 1988.3.45-49
  读《老舍和中国文化》// 胡絜青 等 // 人民日报 1988.3.7.-8
  抗战期间老舍致郁达夫的一封信 // 天逸 // 抗战文艺研究 1988.3.180-182
  寸楷含幽默,片言振聩聋——简论老舍小说的幽默 // 阎明俊 // 鞍山师专学报 1988.3.72-77
  论老舍小说的"感觉"世界 // 谢昭新 // 安徽师大学报 1988.3.76-82
  论老舍小说中的教育思想 // 崔明芬 // 郑州大学学报 1988.3.76-82
  半恨半笑看世界——评老舍早期长篇小说 // 于霖霞 // 松辽学刊 1988.3.69-73
  阳坡上的大树——和老舍先生相处的日子 // 骆文 // 新文学史料 1988.3.110-114
  老舍文学语言的土与洋 // 马焯荣 // 外国文学研究 1988.3.97-103
  老舍的思想与狄更斯 // 彭禄茂 // 赣南师院学报 1988.3.9.-15
  新发现的老舍抗战时期致苏联作家协会的一封信 // 甘海岚 // 《北京史料 》燕山出版社 1988.3
  老舍解放后的曲艺创作及活动年表 //甘海岚 //《北京文学研究史料集》燕山出版社 1988.3
  老舍和新曲艺——老舍解放后的曲艺活动及贡献 // 甘海岚 //《北京文学史料集》燕山出版社 1988.3
  逝者如斯——记萧亦五与老舍的友谊 // 杨苡 // 散文世界 1988.4.-25
  论老舍在家庭模式和伦理上的传统选择——兼论老舍的文化心态 // 周巴沙 // 中国文学研究 1988.4.55-63
  "仕"与"隐":北平士大夫文化的两极——北平文化与老舍作品中的中国人性格之一 // 宋永毅 等 // 中国文学研究 1988.4.46-54
  从石中剖出美玉来——试论老舍创作的构思艺术 // 郑君幕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8.4.22-29
  忆老舍,话当年——序郝长海著《老舍年谱》// 蒋锡金 // 吉林大学学报 1988.4.17-21
  老舍致美国友人书简四十七封(1948.4——1952.10)// 舒悦 译注 // 十月 1988.4.209-222
  老舍英文信件发现经过 // 高美华 // 十月 1988.4.-223
  新发现的老舍英文书信的史料价值 // 舒悦 // 十月 1988.4.223-224
  理解、尊重、创造——对老舍作品改编的反思 // 李振潼 等 // 文学报 1988.5.19.-3
  新发现的老舍英文书信 // 舒悦 译 // 人民日报 1988.5.23.-8
  老舍的爱好(续篇) // 舒乙 // 人民日报(海外版) 1988.5.10-14,17-21,24——27 -7
  论老舍前期创作中的新儒家思想倾向 // 李惠彬 // 辽宁师院学报 1988.5.-40
  老舍小说戏剧创作贯通论 // 赵福生 // 河南大学学报 1988.5.25-30
  老舍和中国传统戏曲改革 // (苏)兹.尤.阿布德拉赫曼诺娃 著 刘小湘 译 // 安徽新戏 1988.5.53-55
  老舍独具特质的市民小说 // 黄裔 // 语文学刊 1988.5.14-16
  沉睡于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三十五年后老舍在美佚著佚信首次发现//人民日报 1988.6.14.-3
  老舍英文话剧手稿在美发现,一批佚信同时发现于哥伦比亚大学 //人民日报(海外版)1988.6.16.-4
  老舍、赵树理语言风格比较 // 郑远汉 // 修辞学习 1988.6.14-16
  论茅盾、老舍、巴金对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贡献 // 李存光 // 江海学刊 1988.6.166-172
  戏剧不仅仅作为形式——从剧作角度谈《太平湖》 // 张东钢 // 上海戏剧 1988.6.34-35
  新时期小说中的老舍风 // 徐德明 // 当代作家评论 1988.6.68-75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 季羡林 // 文汇报 1988.11.16.-3
  新界碑——推荐《老舍与中国文化观念》 // 曾广灿 // 书评报 1988.12.5
  北平风俗与中国人的性格——老舍的风俗研究 // 宋永毅 // 兰州大学学报 1988.16(2).83-91
  我观《猫城记》// 曾广灿 // 山东大学学报 1988.2
  《茶馆》美学价值新论 // 于茀// 绥化师专学报 1988.1.12-15
  酸楚的人生,情化的哲理——论王利发 // 张永萱 // 剧作家 1988.3.104-109
  《茶馆》艺术性片谈 // 陈发兴 //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1988. 4.65-68
  乾坤正气在中华——试论〈茶馆〉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 孙兰湘 // 青海社会科学 1988.6.78-83
  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四世同堂》语言艺术侧评 // 夏齐富 // 安庆师院学报 1988.1.-72
  《战争与和平》与《四世同堂》人物心理层次纵横观 // 外国文学研究 1988.2.111-115
  论《四世同堂》的使命意识 // 徐文斗 等 // 抗战文艺研究 1988.2.20-35
  老舍的一篇重要佚文——《四世同堂。予告》 // 史承钧 // 上海师大学报 1988.3.151-152
  祁瑞宣的性格组合 // 沈建林 // 名作欣赏 1988.4.80-83
  论《四世同堂》的语言艺术 // 李杰 //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1988.8.78-81
  比喻园林的艺术美——《子夜》和《骆驼祥子》的比喻比较 // 王培基 // 青海社会科学 1988.4.66-72
  《骆驼祥子》悲剧艺术特色 // 谢昭新 // 学语文 1988.5
  《正红旗下》的口语特色 // 王建华 //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8.2.117-124
  一首令人战栗的哀歌——谈《月牙儿》的悲剧艺术 // 夏运勤 // 云南师大学报 1988.2.76-79
  《我这一辈子》初探 // 陈宝生 等 // 渤海学刊 1988.1.58-63
  《牛天赐传》和老舍的风俗教育思想 // 崔明芬 // 文学评论 1988.4.170-171
  一篇凄婉情浓的艺术真品——谈老舍《微神》的抒情魅力 // 张国珍 // 西部学坛 1988.3.80-82
  略谈《济南的冬天》//王洪庚 //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1988.3.94-97
  小议《太平湖》// 曾广灿 // 戏剧评论 1988.2
  新时期小说中的老舍风 // 徐德明 // 当代作家评论 1988.5

  1989年

  互为创造的双向运动——老舍与北京民俗文化断想 // 甘海岚 // 北京社会科学 1989.1.19-29
  老舍与"京味派"文学 // 王献忠 //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1989.1.-1-5
  老舍与赵树理中短篇小说幽默风格之比较 // 臧伟群 // 吉林师院学报 1989.1.45-49
  我论老舍 // 王行之 // 文艺报 1989.1.21.-3
  老舍与狄更斯 // 陈震文 等 // 沈阳师院学报 1989.1.-70-75
  由《老舍论创作》谈及北京文学的地域特色 // 马玉田 // 北京社会科学 1989.1.4-12
  关于老舍小说中的"异形词" // 王建华 // 语文建设 1989.1.28-33
  老舍研究的别一洞天——评《老舍与中国文化观念》// 曾广灿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9.2
  老舍的平民意识 // 张国珍 // 西部学坛 1989.2.40-41
  论老舍语言的艺术特色 // 章罗生 // 湘潭大学学报 1989.2.58-61
  "民族性愈鲜明,就愈有国际性"——老舍在法国 // 钱林森 // 南京大学学报 1989.2.100-107
  老舍的青年时代(连载) // 王行之 // 燕都 1989.2.26-27
  老舍与"五四" // 万平近 // 福建论坛 1989.2.28-34
  作家与时代(谈老舍剧作的得失) // 许朝增 // 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 1989 .3
  论老舍小说的悲剧艺术世界 // 谢昭新 // 安徽师大学报 1989.3.281-286
  论老舍小说创作无意识迹象 // 谢昭新 // 安庆师院学报 1989.3.55-60
  老舍的小说观——老舍小说研究之一 // 王惠云 // 河北师院学报 1989.3.88-95
  论老舍小说的写景艺术 // 张学军 // 河北师院学报 1989.3.96-100
  作家与时代——谈老舍创作的得失 // 许朝增 // 戏剧 1989.3.67-73
  论老舍的爱国主义——纪念老舍诞辰90周年 // 史承钧 // 上海师大学报 1989.3.27-31
  不是悲剧的纪念——读甘海岚著《老舍年谱》// 贺敬美 // 北京社会科学 1998.3.153-156
  老舍与甘肃的"文脉" // 张立人 // 甘肃日报 1989.4.13.-4
  从接受对象看老舍创作 // 周智湘 // 广东社会科学 1989.4.153-156
  老舍的青少年时代 (三)// 王行之 // 燕都 1989.4.39-41
  论老舍的象征方式 // 范亦毫 // 民族文学研究 1989.4.43-47
  老舍小说创作的主体性问题 // 朝戈金 // 民族文学研究 1998.4.48-55
  老舍早期作品中深层的异乡感 // (日)工腾明美 著 晓青编译 // 民族文学研究 1989.4.61-64
  老舍对故土的热恋 // 曾广灿 // 天津日报 1989.5.22
  舒舍予并不都是老舍 // 曾广灿 // 今晚报 1989.5.29
  老舍的青少年时代(未完)// 王行之 // 燕都 1989.5.18-19
  老舍与庄士敦 // 曾广灿 // 今晚报 1989.6.13
  应充分肯定老舍对文协的领导作用 // 胡绍轩 // 团结报 1989.7.15.-3
  老舍与电影(二)// 沈基宇 // 中国电影周报 1989.8.17、24.-3
  老舍与全国抗敌文协 // 方苏 // 四川党史月刊 1989.8.1-4
  是"驼峰"而非"滑坡"——评《我论老舍》// 李润新 // 文艺报 1989.12.16.-3
  舒舍予与老舍 // 曾广灿 // 天津日报 1989.12.11
  论老舍笔下的"人足"世界 // 魏韶华 // 兰州大学学报 1989.17(3).48-53
  老舍与基督教 // 张静民 // 杭州大学学报 1989.19(1).52-57
  记周恩来与老舍 // 廖心文 // 了望(海外版) 1989。27。34-35
  湖畔的哀思——记周恩来与老舍 // 廖心文 // 瞭望 1989.34.18-19
  鸣凤与虎妞之死——老舍、巴金创作风格比较 // 陈立军 // 黔南教育学院学报 1989.1.20-24
  扭曲的灵魂,爱情的悲歌——玛特儿、虎妞形象比较谈 // 何祖健 // 外国文学欣赏 1989.1-2.68-70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冲突及其思想意义 // 郭济访 // 徐州师院学报 1989.2.31-36
  于连与祥子——谈小说中典型人物形象的民族性 // 官福贤 // 沈阳师院学报 1989.3.50-54
  不同的人物,同样的悲剧——虎妞与小福子的比较谈 // 徐绍明 // 鞍山师专学报 1989.4.82-84
  "能滴出血与泪来"的现实人生——简析《骆驼祥子》的悲剧精神 // 邓先兵 // 中文自修 1989.7.1-3
  论茶馆派及其民族特色 // 章罗生 // 学术论坛 1989 .6
  《茶馆》艺术性片谈 // 陈发兴 //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1989.4
  论《龙须沟》到《茶馆》的美学趋向 // 马风 // 沈阳师范学院 1989 .2.80-86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性审视——也论《四世同堂》 // 周国良 // 中国文学研究 1989.1.92-97
  《四世同堂》中的北平文化 // 高祥溥 等 // 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 1998.2.35-40
  论《四世同堂》在老舍创作中的地位 // 章罗生 // 中国文学研究 1989.3.62-66
  冷静理智的文化审视,深沉浩瀚的民族反省(《四世同堂》) / 杨国祥 // 民族文学研究 1989.4.56——60
  试论《四世同堂》对中国文化的透视 // 胡荣华 // 湘潭师院学报 1989.5.35-40
  《正红旗下》人物论 // 梁青台 //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1989.4.91-95
  重评老舍的《猫城记》 // 刘邦奎 // 衡阳师专学报 1989.3.52-57
  老舍《文学概论讲义》的几个问题 // 孙郁 // 沈阳师院学报 1989.3.44——49

  1990年

  老舍小说的叙事语调 // 赵泽民 // 文学评论 1990.1
  老舍的文化心态与中国知识分子 // 谢昭新 // 北京社会科学 1990.1-60-61;北京日报1990.4.29摘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0.4摘登
  老舍与"小年" // 曾广灿 // 天津日报 1990.1.19
  《骆驼祥子》的词语选用 // 史锡尧 // 语言研究 1990.1-35-37
  反常见幽默,奇巧出笑声——老舍小说修辞艺术说略// 高万云//河北师院学报 1990.1 .108-114
  反思o筛选o光大——老舍长篇小说文化意蕴评析 // 王惠云 // 河北师院学报 1990.1 .102-108
  老舍书信 // 舒济辑注 // 新文学史料 1990.1. 147-152
  老舍在伦敦 // 李振杰 // 新文学史料 1990.1. 129-146
  老舍的悲剧意识 // 张国珍 // 西部学坛 1990.1. 19-23
  《微神》:梦的具象//李岭// 名作欣赏 1990.1. 78-86
  人格教育与儿童教育——论老舍小说中的教育思想之二 // 崔明芬 // 聊城师院学报 1990.1. 117-122
  锁链下的悲剧——谈谈老舍早期短篇小说中的妇女形象// 郭惠玲//贵阳师专学报 1990.1. 40-50
  老舍小说的叙事语调 // 赵泽民 // 文学评论 1990.1.155-156
  现实主义传统和作家的独创性:茅盾与老舍小说比较考察 // 万平近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0.2.153-169
  老舍:当代剧作家的镜子 // 马风 // 剧作家 1990.2. 107-111
  旧中国底层艺人的畸变与抗争——评老舍的《鼓书艺人》// 刘秉山 // 辽宁大学学报 1990.2.45-48
  老舍的题赠联 // 人民日报 1990.2.8-8
  论老舍戏剧语言的艺术构成 // 马风 // 沈阳师院学报 1990.2. 85-91
  契诃夫与老舍 // 张君 // 沈阳师院学报 1990.2.97-101
  茶o《茶馆》和我 // 于是之 // 随笔 1990.2 .148-150
  老舍的青少年时代 // 王行之 // 燕都 1990.2. 38-41
  老舍和赵树理作品的幽默 // 黄循洛 //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1990.2.64——68
  心灵的历程:老舍早期小说创作动机探源 // 丘仕华 // 龙岩师专学报 1990.3.27-32
  老舍著作和食文化 // 舒乙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 1990.3.60-74
  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对老舍小说的影响 // 舒济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1990.3.113-119
  柔弱:老舍笔下市民性格的核心 // 潘先军 // 内蒙古师大学报 1990.3.117-122
  市民文学的理性之光 ——老舍长篇小说系统观之四//张中良//西北大学学报 1990.3.13-18
  老舍的风格与幽默 // 徐德明 // 扬州师院学报 1990.3.37-41
  《老舍剧作研究》读后 // 韩日新 // 华东师大学报 1990.3.-93
  老舍小说喜剧艺术审美价值 // 谢昭新 // 安庆师院学报 1990.3;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研究〉1990.2
  论老舍剧作的审美理想 // 马风 // 文艺理论与批评 1990.4.102-108
  论老舍的戏剧创作心态 // 马风 // 辽宁大学学报 1990.5.13——17
  《老舍剧作研究》的价值 // 蔡晓江 // 文学报 1990.5.3.-3
  老舍到西南联大讲学 // 曾广灿 // 天津日报 1990.8.13
  老舍笔下的"花园城市" // 曾广灿 // 今晚报 1990.9.4
  "武术"行家老舍 // 曾广灿 // 北京晚报 1990.9.4
  论老舍小说喜剧艺术的审美价值 // 谢昭新 // 安庆师院学报 1990.9(3).60-67
  说不尽的老舍 ——老舍研究会首届年会概述 // 甘海岚 // 北京日报 1990.10.29-3
  香港中学的老舍作品教学 // 郭国英 // 中学语文教学 1990.12.34-35
  一则与老舍相关的售书广告 // 曾广灿 // 今晚报 1990.12.14
  寻找与困惑——早期老舍与基督教 // 锱铢 // 金陵神学志 1990.12.57-70
  老舍在山大献艺 // 曾广灿 // 山东实业文化报 1990.12.31
  特定时代的讽刺与特殊心态的幽默——老舍与中国新文学之五 // 章罗生 // 湘潭大学学报 1990.14(2)46-50
  老舍与英国 // 王军 // 杭州大学学报 1990.20(3).-99-103
  《茶馆》艺术谈 // 王湛 // 南通师专学报 1990.2.23-28
  论话剧《茶馆》的诗意境 // 马风 // 求是学刊 1990.5.64-68
  又说《茶馆 》// 蒋力 // 文艺报 1990 .11 .10
  《骆驼祥子》和《围城》的用喻比较 // 胡培安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0.3.84-88
  百炼工纯自然——评老舍删改《骆驼祥子》及其它 // 白峰 // 辽宁大学学报 1990.3.- 62-67
  国民灵魂与人生模式:阿Q与祥子 // 王晓琴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0.4.-71-87
  谈《四世同堂》对民族败类的讽刺 // 李红薇 // 阴山学刊 1990.2.-87-91
  五虎断魂枪:三幕四场话剧(未完)、(待续) // 老舍著 舒悦译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0.4.-250-272;1991.1.-195-228

  1991年

  老舍文化观三题 // 甘海岚 // 北京社会科学 1991.1
  老舍学生时代作品十篇 // 赵家鼐 // 北京档案史料 1991.1.28-30
  老舍献艺制灯谜 // 曾广灿 // 北京晚报 1991.2.14
  魂系中华赤子心 ——老舍的美国之行 // 曾广灿 // 天津日报 1991.2.25
  老舍与布莱希特 //(德)施伦克尔著 舒雨译 // 外国文学评论 // 1991.2.104——111
  理性意蕴的审美形式 ——老舍长篇小说系统观之五 // 张中良 // 唐都学刊 1991.2.63-66
  珍藏在档案馆里的一段记忆——老舍中学习作发现谈 // 车丹军 // 北京档案 1991.3.24-25
  日本老舍研修团第五次访华 // 曾广灿 // 天津《信息报》 1991.3.20
  马连良与老舍的友谊 // 林竹雪 // 人民日报(海外版)1991.4.4-7
  老舍与沈从文对妓女题材的不同处理 ——兼谈中西文学传统的差异 // 郑战兵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1.4.31-36
  老舍戏剧语言的奥秘 // 洪忠煌 // 戏剧 1991.4
  老舍戏剧的语言艺术 // 徐忠明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1.4.35-38
  老舍"市井小说"探究 // 沈渝丽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1.4.119-127
  老舍小说的地域特征及其美学价值 // 王惠云 // 河北师范学院学报 1991.5.62-68
  沿着老舍的足迹:日本老舍著作爱好者访华团在北京 // 曹复 // 文学报 1991.5.6.
  老舍小说与北平家庭文化 // 张鸿声 // 郑州大学学报 1991.6.86-92
  老舍论讽刺和幽默 //(苏)谢曼诺夫著 刘小湘译 // 上海文论 1991.6 .77-80
  踏着老舍的足迹 // 顾子欣 // 团结报 1991.8.3-3
  自责自励 抒怀展志 ——老舍学生时代的旧体诗 // 曾广灿 // 天津日报 1991.8.16
  老舍在伦敦教汉语 // 刘小湘 // 解放日报 1991.8.21.-8
  永恒的记忆——纪念老舍先生逝世25周年 // 丁传陶 // 人民日报 1991.8.27 -8
  老舍话剧的幽默艺术 // 洪忠煌 // 社会科学 (上海)1991.8.60-64
  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同描写 ——鲁迅、老舍小说比较研究之一 // 晏燕 // 鲁迅研究月刊 1991.12.30-34
  日本老舍著作爱好者访问团在北京 //天阳 //瞭望周刊(海外版)1991(22).34-35
  一幅恬淡明丽的春之图:老舍《济南的冬天》赏析 // 郑玛丽 // 语文学刊 1991.4.45-47
  许地山老舍同名散文《落花生》比较谈 // 汪开寿 // 语文月刊 1991.2.4-5
  从《骆驼祥子》看老舍的语文风格 // 张秀华 //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1991.2.43-50
  《骆驼祥子》心理描写艺术论析 // 谢昭新 // 临沂师专学报 1991.2;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研究〉1991.2
  从心态的角度塑造艺术形象——重读《骆驼祥子》// 郑富成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1991.3.43-49
  谈谈《骆驼祥子》的结构艺术 // 李英姿 // 松辽学刊 1991.4.23-27
  谈谈祥子和老舍 // 田仲济 // 河北师院学报 1991.4.56-61
  论祥子的性爱悲剧 // 苏常青 // 河南大学学报 1991.5
  老舍与话剧《荷珠配》 // 洪忠煌 // 戏剧 1991.4.79-87
  《选民》、《文博士》应是未完成之作 ——兼论此作究竟有没有"初版"?// 史承钧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1.3.283-291
  关于老舍《鼓书艺人》的疏漏 // 史承钧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1991.2.117-118
  老舍《离婚》的人物性格及意义 // 海风 // 锦州师院学报 1991.1
  半开的樊笼——从老舍的《离婚》到谌容的《懒得离婚》 // 吴小美 魏韶华 // 兰州大学学报 1991.1.89-95
  《茶馆》主题新释 // 洪忠煌 // 烟台大学学报 1991.2.55-61
  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选择:论钱默吟的性格建构及其文化内函 //胡程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1991(8)2.61-65
  老舍戏剧语言的奥密 // 洪忠煌 // 戏剧 1991.4 .56-57
  论老舍的风格与幽默 // 徐德明 // 扬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1.4
  人像展览:〈四世同堂〉的结构艺术 // 谢昭新 // 学语文 1991.6
  从"无党派"到"歌德派"//王晓琴//北京师范学院学报 1991.增刊


 
上一篇:老舍研究教学成果(1981—2005)
下一篇:老舍研究科研成果(1984—2004)(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