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研究老舍 > 论著辑览
老舍与“京味儿”文学
发表时间:2024-07-03     阅读次数:     字体:【


老舍与“京味儿”文学

--------------------------------------------------------------------------------

作者:舒济 来源:www.laoshexue.com 发布时间:2006年09月14日 www.laoshexue.com


  老舍先生1899年生于北京,1966年故于北京。他一生给后人留下了900多万的文字。在小说89篇(部)的360万字里,有30篇(部)是写北京的。《骆驼祥子》、《离婚》、《四世同堂》、《我这一辈子》、《正红旗下》、《微神》这些描写二十世纪上半叶北京市民的小说,成了他的代表作,且闻名于世。他一生还创作了42部戏剧,写北京的剧作有17部,其中最有名的属《龙须沟》与《茶馆》。老舍先生文学作品的声誉与价值,直接与作品的“京味儿”即北京的地域特色紧密相关。“京味儿”凸现了他作品的浓厚民族色彩与深沉的东方格调,是他文学创作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贡献。文学评论家称他是现代“京味儿”文学的开创者与奠基者。

  在老舍的“京味儿”文学作品里,他把想象出来的人物,都放在北京这座大都城真实的地理地景与市井习俗之中。他们住的院子、胡同,行走过的胡同大街,到过的寺庙、公园、饭馆、店铺都是真实的或曾有过的。如今西城新街口南大街的小杨家胡同8号是老舍先生的诞生地。在经历了上百年的风雨后,这条小胡同和这个小院还像《四世同堂》和《正红旗下》里描写的那种格局,整体模样还没有改变。幼年的生活给他留下的印象如此的深刻、清晰,在远离北京的重庆写作《四世同堂》时,他把小说里的十个家庭,三十四位鲜活的男女老少,安排在他住过的小院以及他的东、西与对面邻居的6个院子里,让他们在小胡同的葫芦肚里熬过艰苦的八年沦陷岁月。

  他在《景物的描写》一文中写道:“我们最熟悉的社会与地方,不管多么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所以能产生好的作品。”“我们所熟悉的地方,特别是自幼生长在那里的地方,……它的一切都深印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对于它能像对于自己分析得那么详细,连那里的空气中所含的一点特别味道都能一闭眼还能感觉到。”“……少年时代的经历,因为只有这种追忆是准确的,特定的,亲切的,真能供给一种特别的境界。这个境界使整个故事带出独有的色彩,而不能用别的任何景物来代替。”他的这种见鲜,来自他的写作实践。在他的“京味儿”小说中他都把他想象的人物,虚构的人物经历和故事置于真实的地方,真实的市俗环境之中,使读者身临其境,而获得“伟大真挚的感动力”(见《人物的描写》)。

  在老舍先生的写作生涯中,他固守着一条文学创作的“金科玉律”,即“创作的中心是人物。”他在《人物的描写》一文中说:“凭空给世界增加了几个不朽的人物,如武松、黛玉等,才叫作创作。因此小说的成败,是以人物为准,不仗着事实,世事万千,都转眼即逝,一时新颖,不久即归陈腐,只有人物不朽。”在他的小说和戏剧里,他写下了800多位有名有姓的人物。有的人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有名气。如祥子、虎妞、祁老爷子、韵梅、大赤包、王掌柜、秦二爷、常四爷、刘麻子、程疯子……这些“名人”恰恰都是北京人。据统计他在小说与戏剧里所写明的北京人物,包括到英国伦敦的老马和小马,流亡到重庆唱大鼓的方宝庆等外地的北京人,总共有500位之多,足以构成二十世纪上半世纪北京人物的系列和图谱了。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北京这方热土上,在天子脚下的北京人是与他方的人有所不同。北京人的秉性,可从老舍笔下所刻画的北京人物系列里面,分析归纳出来。或者说是老舍先生洞悉北京普通市民,透过他刻画的人物,反映出北京人的特点。例如北京人见多识广,关心国事,识大体,自尊也自傲;襄容、稳重、幽默,可也苟且、敷衍甚至麻木。老舍先生说他真爱北京,就像爱他的母亲。他爱得真切,他赞美北京的人民,但他也对他们的丑恶,真感痛心、悔恨,在小说中批判讽刺他们。正如他爱祥子,但对他堕落,丧失灵魂给以揭露与批判。他通过他笔下的北京人物的不同遭遇与命运,用生动感人的悲欢离合的故事,真挚而深切地表达了他对中华民族的兴旺强盛的关心与期盼。

  老舍先生的“京味儿”文学成就还表现在他的“京味儿”文学语言上。在他几百万字的小说和戏剧里,人物的对话是用北京民间口语来写,景物的描写,情节与过程的叙述还用北京老百姓的口语中的语汇和北京特有的一些语法来写。他用毕生的努力,去追求,去实践,用现成的北京民间口语去写小说与戏剧里的一切。经过几十年不断地对北京口语的提炼、净化,反复的选择,北京口语成了他创作文学作品时得心应手的文学语言。武汉大学曾用计算机对《骆驼祥子》的文字进行过统计,结果这本小说共使用了北京口头常用字2411个。说明老舍先生能把北京口语用作文学的书面语言,写得多么平易,多么简练。正如他在《戏剧语言》一文中所说:“所谓语言的创造并不是自己闭门造车,硬造出只有自己能懂的一套语言,而是用普通的话,经过千锤百炼,使语言得到新的生命,新的光芒。”“我们应当有点石成金的愿望,叫语言一经过我们的手就变了样儿,谁都能懂,谁又都感到惊异,拍案叫绝。”正是因为老舍先生这么做了,他的作品才如此贴近老百姓,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简练上口,还能雅俗共赏。

  老舍先生在《青年作家应有的修养》中说:“所谓民族风格,主要的是表现在语言文字上,”“没有民族风格的作品,是没有根的花,它不但在本乡本土活不下去,而且无论在哪里也活不下去。”他还不止一次自豪地说:“我们的语言文字之美是我们特有的,无可代替的。我们有责任保持并发扬这特有的语言之美;通过语言之美,使人看到思想与感情之美。”

  我们今天来谈老舍先生的文学作品,包括他的“京味儿”作品时,让我们欣赏它们的魅力吧!体味老舍先生爱的精神吧!



 
上一篇:老舍英文论文《唐代的爱情小说》疑案
下一篇:老舍与北京——纪念老舍先生诞生10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