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其他资讯
老舍京味 暗藏洋腔
发表时间:2024-07-04     阅读次数:     字体:【

作者:不详 来源:法制晚报20061209 发布时间:2006年12月15日 www.laoshexue.com

  “我之所以要把老舍先生的《我这一辈子》搬上话剧舞台,是因为我发现老舍的作品除了具有平民化的特质,还有西方化的一面。”李六乙昨天在人艺排练场接受采访时说。

  李六乙认为此前的改编者对老舍作品的理解不到位,他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老舍曾经在英国生活过六年,在美国和新加坡分别生活过一年多。那时正是西方文艺思潮非常兴旺发达的一个时期,他受到了很多这方面的影响。但他的这个人生阶段,在老舍研究中一直是空白。”

  “比如《我这一辈子》是一部关于回忆的作品,回顾了‘我’的一生。这种感觉非常类似西方那个时代很流行的《追忆似水年华》,虽然作品风格完全不同,但它们所追求的本质有相同的地方。”李六乙说。

  “我们一直把老舍的平民化风格当作他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在我看来,他的笔法、平民特性,都是他作为一个作家最基础的素质,而不是他思想的唯一特点。”李六乙说。

  导演李六乙认为,老舍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他的创作手法上。

  比如《我这一辈子》里前半部分经常把记忆、幻觉、梦境穿插在一起;后半部分,不可知的成分越来越多,具体的故事越来越少,很多描写都是直接进入角色内心。

  李六乙又以老舍的小说《月牙儿》为例,认为书中对心理的描写也是十分游移不定,非常注重人物心理状态的描写。这种写法在中国文学创作中并不常见,老舍的京味作品中蕴涵着洋腔。


 
上一篇:《我的前半生》42年后出版 溥仪被删16万字原作解密
下一篇:纪念老舍先生去世40周年 老舍铜像在沪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