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其他资讯
施蛰存碑帖藏品本月拍卖
发表时间:2024-07-04     阅读次数:     字体:【
作者:马信芳 来源:深圳特区报20061205 发布时间:2006年12月07日 www.laoshexue.com

施蛰存曾经形象地用“四扇窗户”来概括自己的平生治学,说他一生开了四扇窗户,东窗是文学创作,南窗是古典文学研究,西窗是外国文学翻译和研究,北窗则是碑版整理。在长达七十余年的文字生涯中,施先生“东南西北”全方位出击,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中外注目,令后学钦慕的成就。为表彰他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上的重大贡献,他被授予“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和“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敬慰奖”。据悉,施蛰存先生收藏的碑帖藏品于2日在上海展览中心预展,不久将拍卖。

“北窗”告急:2000件碑帖有流散危险

据统计,施蛰存收藏的碑帖藏品大约有2000多件,大多数都属于“旧拓本”,时间跨度从汉代到民国时期,可以说再现了石刻史。

其间,施蛰存曾写过一本《金石丛话》,这本中华书局出版的小册子是“文史知识文库”系列丛书之一,虽只有4.5万字,却用14个品目将金石碑帖讲述得通俗易懂。就是这本雅俗共赏的普及性读物,也曾将一些专家学者领进了碑帖研究的大门。施蛰存对碑帖的研究具有种类齐全、富藏墓志、型制多样、专藏聚集和专业整理等几大特点。作为文化学者,施蛰存将收藏的2000多件藏品分门别类,每一类都有标注,如汉碑、六朝造像等,一目了然。他从学术的角度挑选、整理藏品,从题跋、题签、装裱等每个细节都能体现专业水平。而在绝大多数碑帖上,都有他本人的题签、题记和藏印,还有产地、出土资料的题识,以备日后查考。

然而令人忧心的是,自2003年施蛰存去世后,长期保存在他的旧居里的这些藏品,潮湿、虫蛀等已开始威胁这些老人生前的宝贝。施蛰存故居位于上海愚园路临街的一个里弄内,从1930年代开始,直至逝世,施蛰存都生活在这里。大量的碑帖藏品就放在顶楼的一个6平方米左右的小房间里。这种老式房子在上海并不少见,但和“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开创者”联系在一起时,不能不感叹治这位学者的俭朴和艰苦。

2003年11月,施蛰存逝世后,他因碑帖而结交的朋友纷纷提醒其儿子施达,不能草率处理这批碑帖。自那时起,施达便开始了碑帖的整理工作,从外行,到逐渐入门,他亲笔抄下所有的名单和目录,整理出2000件碑帖,这保留了施蛰存收藏的精华部分。今年已经72岁的施达日前透露,他们兄弟4人的经济条件都不好,目前也的确需要一笔钱。所以欲将施蛰存历经数十年的这些藏品转让。

专家呼吁:整体保护文化遗产

获得这个消息,曾经当面受过施蛰存教诲的仲威先生首先感到问题的严重,作为上海图书馆碑帖整理研究部的专家,他最最担心的是这会导致这批藏品的流散。因为,其一,这批碑帖藏品大多属于“旧拓本”,十分珍贵。仲威介绍说,藏品很多还经过历代知名收藏家之手,可以说仅次于国家级图书馆所藏的善本,其中的重要藏品,连上海图书馆也没有。如那套《杭州石屋洞造像题名册》,收藏大家罗振玉也收藏过,但他只有其中的153段,而施蛰存的这套却有183段。还有不少是直接经过于右任等名人收藏过。其二,据了解,施蛰存的家人打算转让这批碑帖藏品,按照现在古籍版本的市场行情,这批藏品的整体估价以百万元计,但对于私人收藏来说,可能只对其中的部分感兴趣。即使是由私人收藏家整体收藏了,也限制了这批碑帖的效用,日后也会面临分散的危险。
  所以仲威认为,为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得到真正保护,这批藏品最好是由某个区县的图书馆、博物馆或高校研究机构收藏。或为施蛰存建立展厅,或继续进行研究。这些藏品如能长期展示,既能发挥这些反映我国石刻史、书法史和艺术史的瑰宝永葆灿烂,也能让施蛰存近70年的碑帖研究成果,起到传承、教育和普及作用。

 
上一篇:舒乙画作来沪展出
下一篇:话剧《我这一辈子》连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