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研究会概况 > 大事记
老舍的文学世界暨第九届老舍国际学术研讨会学术总结
发表时间:2024-07-07     阅读次数:     字体:【


各位老师、各位同仁:

很荣幸受中国老舍研究会的委托来作这次会议的学术总结。因为我分身乏术,没有能聆听每一位发言人的学术发言,尤其是对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来得及印在会议论文集里的文章有可能无法照顾到。如果您的论文没有能够总结到,绝对不是您的文章写得不好,一定是我的疏忽,还要请您多多原谅。

下面,我尝试从六个方面对本次会议论文作一个挂一漏万的综述。

对老舍生平的研究历来是老舍研究的重要方向。在本次会议上,我欣喜地看到,沿着老舍生平的时间线,各位学者展开了对老舍文学人生的全方位审视。其中,有付立松对老舍和“五四”传统的发明者胡适的精神对话的解剖,有李东芳关于老舍与二十年代“文学场”互动关系的解读,有刘思琪关于1920-1930年代老舍妓女写作问题的探究,有李耀曦、李莹关于老舍在山东期间的文学情状的描摹,有妥佳宁对1931年到1945年老舍在日本殖民侵略语境下的满族汉语文学写作的研究,有汤浩然、贾东方、佟杨、周洲、于伟、李涵、李茜烨、王思齐等学者对老舍抗战时期文学转向的分析和史料还原,有王学振关于老舍少数民族题材创作的精到分析,有李贵成对老舍建国初期电影缘的梳理,有曾笏煊、张一凡对1949年后老舍写作实践和心路历程的评述。以上这些论文沿着1899-1966的老舍生命历程逐次展开,合力完成了老舍生命图卷的一次有意义、有品质的刷新。

关于老舍文学气质和精神内涵的全方位论述虽然从量上来说比较薄弱,但是出现了两篇重要的论文,分别是李玲的《无辜个体遭遇不善的世界——老舍创作中个体命运悲感的根本底色》和李怡的《老舍:国家—民族意识的升华与隐曲》,它们分别从老舍创作的哀感和族群身份的层面独辟蹊径,各自完成了对老舍“全人”的深度扫描。

老舍作品研究方面的论文可再细分为以下三个小点。

作家靠作品在文学史立足。对于老舍的重点作品的解读和重释历来是老舍研究的重中之重,在这个方向上,我们读到了布施直子、吴绪霖对《牛天赐传》,汤哲声、张引对《二马》,张书杰、王任、汪亭存对《骆驼祥子》,董紫悦、翟瑞青对《猫城记》,杨晓河、张炜炜、方晓雨对《离婚》,凤媛、于昊燕对《正红旗下》,史宁、李春萍、赵双花、易希对《四世同堂》,孙旭江对《茶馆》,魏韶华对《歪毛儿》,福岛俊子对《大悲寺外》,高雅迪、刘锐对《断魂枪》,孙桂荣对《月牙儿》从各种不同角度的重读。他们的论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深广的学术眼光,他们或感觉敏锐地捕捉到最新的资料,或爬罗剔抉,从故纸堆里挖掘出有意义的旁证,共同把老舍经典作品的研究推向纵深。

这个“边缘作品”是相对于刚才说的重点作品而言的。虽然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作品无大小,但总有大量的作品长年被打入“冷宫”,因此,对它们的“发现”就成为值得嘉赏的工作。

(3)比较研究视野中的老舍创作研究

三、老舍史料研究

(1)版本比较、细读和分析

我也很惊奇李玫琦的这篇辨析《龙须沟》版本的文章和我这次提交的《〈龙须沟〉文学本演变研究》撞车了。在我的经验里,这是一个不容易撞车的题目,因为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是个特别吃力又不容易讨好的活儿。在《〈龙须沟〉文学本演变研究》的结尾,我说,“史料是一切文学研究的基础,我们希望更多的可靠史料及时地进入读者和研究者的视野中,这样才能将学科建设推向正确的方向。”这“可靠史料”也包括对史料的可靠研究。这次会议出现了三篇版本比较和细读的论文,但还远远不够,希望这个方向的工作在老舍研究的路径上不要断流。

史料的发现更令人欣慰。

此外,黄若泽对美国《骆驼祥子》电影计划始末作的档案整理、徐国卫发现的老舍《语言与生活》文稿的雏形、李笑发现的“很有可能是老舍执笔而写”的无名的《旅程日记》、刘世浩发现的老舍的两首集外歌词、刘子凌发现的老舍在山东的史料,特别是其中披露的王统照1946年记述的老舍曾经的定居青岛的计划,都有助于我们从新鲜史料入手,更深入地发现老舍、了解老舍、理解老舍。

老舍作品的再创作主要体现在老舍作品的舞台呈现和其他方面,比如连环画呈现。

连环画方面,李洪华对老舍小说连环画改编中沦落女性的图像再现问题的研究和张晓英对《骆驼祥子》各种连环画改编中的“京味”表现的研究都非常细致,图文并茂,可圈可点。

老舍作品的译介研究话题比较集中,呈现出三个重点。

其次,我们看到两位研究者林玮和赵璐,分别从自己的视角,介绍并分析老舍的两部短篇小说的翻译集,一本是《中国文学》杂志社1985年出版的《月牙:老舍中短篇小说选》(Crescent Moon and Other Stories),一本是夏威夷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草叶集:老舍短篇小说》(Blades of Grass: The Stories Lao She),两篇论文各有侧重,又都对《草叶集》有十分细密精到的分析,引起了我们去寻找和阅读这本译作的浓厚兴趣。

六、老舍研究再出发

魏建的《重读〈认识老舍〉》,提醒我们努力探寻樊骏先生的学术意义。樊骏先生是一个高标,多年过去,他的现代文学研究愈发显现出经典的魅力和榜样的力量。孙欣的《老舍散文研究述评及反思》注意到老舍散文研究作为老舍研究的薄弱环节的问题所在,提出了解决方案。刘畅《山东师范大学老舍研究综述》对东道主老舍研究的历史进行了回顾。石兴泽《新世纪二十年老舍研究的一点感言》提出令人深思的学术勇气和队伍建设等问题,希望这些问题不是无解的。

从本次会议看,至少我个人对论文的总体质量,特别是青年人的表现是非常满意的,希望大家以后继续加油。谢谢大家。

2023.10.22,山东济南


 
上一篇:中国老舍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名单
下一篇:中国老舍研究会第十届理事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