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其他资讯
关于《骆驼祥子·手稿》本
发表时间:2024-05-07     阅读次数:     字体:【

作者:刘诚言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成名作、代表作之一;《骆驼祥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骆驼祥子》这部惊世之作的手稿,人们也一直给予了足够的关注。从20世纪80年代初,“手稿”存世的消息浮出水面,到今天已整整26年。在老舍研究界,人们像企盼宝藏挖掘出土一般,企盼着《骆驼祥子·手稿》本的问世。
  《骆驼祥子·手稿》本,在经历了70余年的重重磨难之后,终将“化险为夷”、“大难不死”,已于2009年4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件令人庆幸的大事、喜事,也是对老舍先生诞辰110周年的最好纪念。
  该书现在尚未公开发行,但在我四月下旬去北京时,由舒济、舒乙共同签名赠送给了我,让我先睹为快。
  《骆驼祥子·手稿》,1/16开本,共484页,沉甸甸的,记载着它几经磨难,而又令人感到惊心动魄的历程。⑴
  1936年9月16日,《骆驼祥子》开始在上海陶亢德主编的《宇宙风》半月刊第25期上连载,计划每期登一章,全书共24章,正好一年登完。没想到1937年登完20章后,抗战全面爆发,上海沦陷。《宇宙风》停刊一个月之后,才继续登完了《骆驼祥子》的全文。⑵
  1939年3月,还是由陶亢德在沦陷区的上海,在由他主持的“人间书屋”出版了《骆驼祥子》的初版本。而那时远在国统区重庆的老舍,还无法得到这本书。直到1941年11月,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派人到上海,设法把“人间书屋”的纸型买来,《骆驼祥子》才得以在重庆出版。在中华民族蒙受战乱烽火的时候,《骆驼祥子》的命运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哪里还管得着“手稿”的是否存在!几十年间,从上海方面传出的消息都是:《骆驼祥子》的“手稿已经找不到了”,“早已荡然无存了”。直到1980年11月《老舍文集》开始出版第一卷,人们所听到的都是这个不幸的消息。
  1982年,当舒济(老舍先生的长女)把刚出版的老舍的《正红旗下》和《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两本书,寄送给陶亢德后,陶先生很快就回了信(2006年8月,在山东聊城会议上,由舒济提供的资料):
  舒济同志:
  手书(指舒济的信——引者)赠书均拜收,谢谢!
  忆令尊文,久想写,因病,执笔极困难,只好等等看了。
  “祥子”原稿全部,我曾保存,“抄家”抄去,据说上交上海文化局,迄未发还;我不敢惊动官府;你们如有意,可函询究竟,我还同意还给你们。匆匆顺颂
  春绥,并向
  令堂大人问候。
  陶亢德
  83·2·9
  这显然是一封久违的喜讯,然而,它还是让人揪心,因为陶先生在信中说“我曾保存”,显然“手稿”现在并不在他手中;“据说上交上海文化局”,“据说”的事,是否可靠;“迄未发还”四个字,就给我们留下了最大的悬念:《骆驼祥子》手稿最终的命运到底会是怎样的呢?它真的能逃过“文革”这一劫吗?
  于是老舍之子舒乙马上赶到上海,拜望重病的陶先生。陶先生躺在病床上,当着身边的亲属,拉着舒乙的手说:“一旦《骆驼祥子》手稿发还给我,我将还给你们,让它永久保存在老舍故居纪念馆里。” 陶老先生的这番话,还当即以“遗嘱”的形式写下来,郑重签名,亲手交给了舒乙。这份“遗嘱”,现在还保存在舒乙手里(2009年4月26日,舒乙在家中与笔者的谈话)。可是不巧的是,当陶先生说完这番话不久,他就病逝了。
  陶亢德先生,“文革”期间在上海图书馆工作,“文革”期间,他也是被抄家的对象。陶先生去世后,上海有关部门落实政策,将包括《骆驼祥子》手稿和老舍先生给陶先生的一封信在内的、所有被抄其它物资,一律归还给被抄者,即发还给了陶亢德先生的家属。然而,多少年过去了,舒济及其家人还是没能见到这部手稿。
  此后,当舒乙带着陶先生的“遗嘱”见其家属时,他们拒不执行。可靠的消息是,他们已将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手稿秘密拍卖,并且有“三保密”的“约法三章”:拍价保密;买主保密;是否流出海外保密。舒乙说:“幸亏上海图书馆的人多长了一个心眼,当他们将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手稿还给陶先生之前,悄悄地复印了一份……” (2009年4月26日,舒乙在家中与笔者的谈话)但是,这个复印件又在哪里呢?
  直至1992年的一天,上海图书馆的萧斌如女士到北京,到舒济家聊天,她才把《骆驼祥子》手稿,在“文革”期间“化险为夷”、“大难不死”的故事,详细地讲述了一遍:
  “文革”期间,上海图书馆受命,在馆前的一块空地上,集中焚毁在该馆的一大堆抄家抄来的书籍和文稿时,其中一部字迹工整的手稿,引起了当时已经“靠边站”的老馆长顾廷龙先生的注意。他趁人不备,迅速地一把抓出来一看,原来是《骆驼祥子》的手稿。他不顾灭顶之灾,急忙偷偷地把这部手稿揣进了衣服里,夹带出了“火化现场”。
由于顾老先生当过馆长,树大招风,是重点打击对象,他深知由他保管这部手稿是极不安全的,于是他迅速地转交给了另一位他十分信任的馆员,并再三嘱咐,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好好藏起来……
  今天我们试想,假若当时《骆驼祥子》的手稿,要是被埋在那堆书籍和文稿的下面,而不是露在外面;假若要不是遇到老馆长顾廷龙,这位远见卓识、胆略超群、不顾个人安危的好人;要不是上海图书馆的人多一个心眼,复印了一份……《骆驼祥子·手稿》本,直到今天是不可能与我们见面的。
  在2006年的山东聊城的国际老舍学术研讨会上,舒济介绍说:“1996年北京有家出版社要出版这部手稿。我随后去拜望了在北京安度晚年的顾廷龙老先生,告诉他这个出版消息,并请他为此题词。他很高兴,在93岁高龄时,慨然书写了功力深厚的四个篆字‘血泪千秋’。不久,顾老先生不幸逝去。十年前手稿出版的事未成,这件题词成了一份珍贵的纪念品。”(《骆驼祥子·手稿·后记》)“血泪千秋”现已作为插页收入《骆驼祥子·手稿》书中。
  《骆驼祥子》是出版过的,为什么它的“手稿”本就这么弥足珍贵呢?在我阅读了《骆驼祥子·手稿》本之后,觉得它的珍贵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骆驼祥子》自1936年9月16日,开始在上海陶亢德主编的《宇宙风》半月刊第25期上连载,直至1937年连载完毕。这可以算作是《骆驼祥子》的全本。此后,我们所看到的《骆驼祥子》均为截本,据老舍介绍,原因是“即有劳动人民反映意见:‘照书中所说,我们就太苦,太没希望了!’”“现在重印,删去些不大洁净的语言和枝冗的叙述。”⑶解放以后的老舍研究者,直至1999年出版的《老舍全集》,都没有看到《骆驼祥子》的全貌,都只知道老舍删去了结尾的一些文字,但到底删去了多少?删去的内容是什么?均一无所知。现在将二者比较,我们通常见到的《骆驼祥子》,要比最新出版的《骆驼祥子·手稿》本少约9000字。这小说结尾的9000字,主要描写了祥子遭到重重打击之后,具体堕落的悲惨状况。《骆驼祥子·手稿》本,使一个“断尾巴”的“骆驼”复了原,让读者全面了解到了作者创作《骆驼祥子》的真谛,看到了祥子悲惨而短暂一生的全貌,看到了他真实的结局。
  其二,《骆驼祥子》在老舍一生中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关于重视程度,诚如老舍在《我怎样写〈骆驼祥子〉》里说的:“《骆驼祥子》是我作职业写家的第一炮。这一炮要放响了,我就可以放胆的作下去,每年预计着可以写出两部长篇小说来。”反之,万一这一炮要是放“哑”了,其后果就不堪设想了。老舍深知它的厉害关系。⑷
  关于构思时间,老舍说:“记得是在一九三六年春天吧,‘山大’的一位朋友跟我闲谈,随便的谈到他在北平时曾用过一个车夫。这个车夫自己买了车,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到末了还是受穷。”(同上)这大体就是后来《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到了夏天,我辞去‘山大’的教职,开始把祥子写在纸上。”“从春到夏,我心里老在盘算,怎么把那一点简单的故事扩大,成为一篇十多万字的小说,我入了迷似的去搜集材料……”“故事在我心中酝酿得相当的长久,收集的材料也相当的多,所以一落笔便准确”,“思索的时间长,笔尖上能滴出血与泪来”。(同上)由此可见,老舍在创作《骆驼祥子》时,所做的前期工作是多么充分。同时,老舍长期以来的写作习惯是,构思的时间十分充分,只要一动笔,往往一气呵成,很少改动,很适宜印手稿本。《骆驼祥子》是这样,其它著作也是如此。
  其三,老舍从小临习魏碑,字体方正,刚劲有力,见棱见角,决不潦草。(舒济语)老舍还念念不忘他北京师范的校长方唯一先生,方先生的字与文造诣都极深,让他受益很大。而老舍一生为人谦虚,总说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写字也不例外。在武汉“文协”成立大会时,老舍记述了这样一个场面:
  人更多了。女宾开始求大家签字。我很羡慕她们,能得到这样的好机会;同时,又很惭愧,自己的字写得是那么坏,一页一页的专给人家糟蹋纸——而且是那么讲究的纸!(5)
  这番话,正好是在老舍写完《骆驼祥子》、抗战全面爆发后,从山东来到武汉时说的,我们千万不能拿老舍谦虚而幽默的话当真。现在好了,有他的《骆驼祥子·手稿》本可以作证,看看老舍的字写得到底如何?
  我们通过《骆驼祥子·手稿》本,可以发现全书用毛笔、钢笔两种书写方式完成:从开头至75页用钢笔书写,76页至157页用毛笔书写,158页至结尾又用钢笔书写。《骆驼祥子·手稿》本里所用的稿纸有三种,第一章至第三章是“国立山东大学合作社制”的,第四章至第十二章是“青岛荒岛书店制”的,第十三章至结尾是用的“舍予稿纸”。综观《骆驼祥子·手稿》本,能使我们感到仿佛进入一座博大的行书字库的殿堂,让你最大限度的获得书法艺术的满足与美的享受。
  一部《骆驼祥子·手稿》本,展现在我的案头,她是一部完整的、未加删节的文学名著;同时,她也是一部令人赏心悦目的、能让人获得审美愉悦的毛笔、钢笔书法的艺术精品。可以说,《骆驼祥子·手稿》本,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融文学与艺术于一炉的文艺合璧的宝典。
  过去,我们常说老舍“文如其人”,今天,当我们读了《骆驼祥子·手稿》本之后,我们还得加上一句:“字如其人!”老舍先生的那种认真、负责、严谨、执着与一丝不苟的做人精神,都一一渗透在《骆驼祥子·手稿》477页的字里行间,陶冶我们的情操,启迪我们的思想,提升我们的品位,净化我们的灵魂……
  参考文献
  ⑴ 老舍,骆驼祥子·手稿,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4月。
  ⑵ 张桂兴,老舍年谱,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5月。
  ⑶ 老舍,骆驼祥子·后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8月。
  ⑷ 老舍生活与创造自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4月。
  ⑸ 老舍自传,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9月。

 
上一篇:新版《四世同堂》今晚开播 翻拍寻找现实意义
下一篇:樊骏:一个真实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