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子”:一个进城农民
--------------------------------------------------------------------------------
作者:邵宁宁 来源:
www.laoshexue.comhttp://www.laoshexue.com">www.laoshexue.com> 发布时间:2006年08月25日 www.laoshexue.comhttp://www.laoshexue.com">www.laoshexue.com
>
作为老舍先生最著名的小说,《骆驼祥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素来备受关注。然而,由于以往的研究,往往只是将其看作一个特定年代里的人生悲剧,因而未能充分揭示这一作品所蕴含的更为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我看来,祥子的故事,其实是一个进城农民的故事。近代以来的中国,经历了一场亘古未有的巨变。这一巨变,从社会学层面来看,是与大量农民不断涌入城市密切相关的。伴随着一代代农民的进城,传统生活及其赖以存在的基础--中国式的农业文明,从根本处发生了动摇。从鲁迅的《阿Q正传》到茅盾的《子夜》,从夏衍的《包身工》到沈西蒙的《霓虹灯下的哨兵》,从路遥的《人生》到今天的“打工文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到无数“进城”故事。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它们的主题或故事背景,却始终与农民进城这一社会趋势有关。在这些故事中,《骆驼祥子》之所以独特,或许因为它不但像通常所认为的那样“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揭示了一个破产的农民如何市民化,又如何被社会抛入流氓无产者行列的过程”,而且深入到社会伦理的层面,深刻揭示了进城农民所经历的精神危机。祥子的故事虽然发生在20世纪20、30年代,但它所反映的一切,却又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那些进城农民将要长期经历的问题。
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商品经济的运行,必然会瓦解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同时,也会冲击与之相伴的勤劳致富的人生观念,甚而导致稳定的人生价值观的破灭。这也是一个转型期社会所能遇到的最深刻的危机之一。放远点说,如果这种价值观念的破灭,一旦扩散而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情绪,就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秩序的混乱和解体。《骆驼祥子》的故事,是一个纯朴的农民如何被城市社会所改造的故事,也是一颗善良的心饱经磨难终致堕落的故事。在小说中,祥子的身份经历了一个从进城农民到城市游民的转换,城市生活带给祥子的最大精神危机,正在于那种伴随着自给自足的经济生活的崩溃而发生的勤劳致富的人生观念的动摇。
祥子的故事已成为过去,但农民进城的故事仍在延续。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生活安定,经济发展,进入城市的农民当然不再可能遇到类似败兵、侦探一类恶势力的劫夺,但无可否认的是,实际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另外一些袭扰、侵害他们的人和事,户口制度的阻隔,也使他们在享受城市生活的教育、医疗等服务方面,付出了更大的成本与代价。另外,由于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居无定所,工作也有很大的流动性,难免沾染上游民习气。面对汹涌而来的进城大军,《骆驼祥子》给我们的启示或将是:社会(国家)如果不能建立一套有效的吸纳机制,从物质的、制度的层面维护和保障这些进城农民的利益,并对他们的精神生活给予适当的关注,就很难阻止他们像祥子那样沦为“游民”,并因之给城市生活和整个社会秩序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