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其他资讯
钱字挡道 名人故居一日三“省”
发表时间:2024-07-03     阅读次数:     字体:【

 文化名人是北京城的宝贵资源,而名人故居则是人们可以缅怀已故名人的最好场所。然而,记者利用半个月时间走访了北京主要的六家名人故居,发现它们的生存状况堪忧,每年的经费缺口最高达一半之多。

<--//-->

  记者调查中发现,多数名人故居靠着各种方法节约用钱来维持日常工作,而其中老舍纪念馆最为突出。

  名人故居之老舍纪念馆

  现状调查

  地方小 文物库厨房一门之隔


  记者5月7日中午11点30分来到老舍纪念馆,走进后院的值班室。值班室很小,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内摆放了一张单人床、两张桌子,屋子内狭窄到只能容一个人通过。

  由于快到午饭时间,一位工作人员正在值班室内临时搭起的桌板上忙着切菜,桌子上放着一盘刚炒好的菜花,而一旁炖着豆腐的铁锅正“突 突”地冒着蒸汽。

  床头附近,一扇大铁门打开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老舍纪念馆的文物库,由于天热,所以把大铁门打开通风,厨房与文物库房仅仅一门之隔。

  环境差 办公室年久失修

  老舍纪念馆业务部主任王红英告诉记者:“老舍纪念馆目前有7个工作人员,但是只有三间办公室,所以基本是3个工作人员挤在一个10平方米的办公室内办公。”

  王红英虽然一个人一间办公室,但记者进门后发现,这个办公室塞满了各种办公设备:打印机、传真机、保险柜,完全成了打印室和传真室。

  而在办公室的墙角甚至还有房屋漏过雨后的黄色痕迹,屋顶上则从左至右裂开了一道缝,空调出风口的隔栅因为裂缝,也快要掉下来。

  “纪念馆都是老房子,由于没有经费,基本都是隔个三五年修整一次,现在我这个办公室都有下沉趋势。”王红英说。

  省电费

  展厅白天尽量不开灯

  5月8日上午10点,阳光明媚,老舍纪念馆的观众并不多,记者走进展厅观看展览时发现,展厅玻璃柜内的灯都关闭了,因为室 外光线强烈,再加上展品被玻璃封闭,造成玻璃柜反光,根本看不清楚里面的展品。

  “为了省电,没有观众时,我们的工作人员就把灯关了,有观众的话,白天就开一路灯,否则每年的电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王红英说。

  记者还发现,纪念馆为观众准备的视频播放器以及触摸屏也已经关闭。“坏过好几次,修起来很贵,所以没观众的时候就全部关了起来。”王红英解释说。

  当记者走出第一展厅时,王红英随手又关闭了一路灯,只留着屋顶上的背景灯。

  经费调查

  来源 基本靠上级拨款


  记者从北京市博物馆协会了解到,北京的名人故居都属于非营利性单位,每年都得靠上级主管部门的拨款,而老舍纪念馆的上级单位是北京市文物局。

  王红英说,老舍纪念馆每年所需支出都得向上级主管部门打预算报告。

  对于老舍纪念馆来说,文物局一年基本拨款30万元。

  遇到临时情况需要经费,纪念馆则需要打报告申请专项资金。

  除了上级拨款之外,老舍纪念馆还通过门票和销售旅游纪念品等来自筹资金,以勉强贴补。

  记者在老舍纪念馆大门口的售票处看到,里面销售着台历、老舍头像、扑克以及老舍书签等各种纪念品,从几元钱到十几元钱不等。

  “我们一年的门票收入基本在3万元左右,卖纪念品一年也有2万元左右,靠这些,我们一年也只能筹到大约5万元。”王红英告诉记者。

  缺口 每年高达20万

  在王红英的电脑里有一份老舍纪念馆业务部2007年责任书,这是上级部门要求的任务指标,如策划两个临展、两个巡展,设计研发新的纪念品等。

  老舍纪念馆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每年两个临展和巡展,最少8万元,纪念品开发2万到3万元,名木古树和绿地一年维护需要2万元,水电费3万元,两年内文物保护及房屋维修需40万元。

<--//-->

  而市文物局一年拨款30万元,照此计算,老舍纪念馆每年的经费缺口高达20万元。

  名人故居之延伸调查

  就老舍纪念馆存在的问题,记者随后又走访了鲁迅博物馆、郭沫若纪念馆、郭守敬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以及茅盾故居这五家名人故居及纪念馆,发现这些纪念馆大多也都存在与老舍纪念馆同样的问题。

  ●郭沫若纪念馆 缺经费 拆东墙补西墙

  谈起郭沫若纪念馆的日常工作,纪念馆文物与陈列工作室主任钟作英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一年只能干一件事”。

  记者来到郭沫若纪念馆,馆内有很多名木古树,都是郭沫若当年亲手所栽,每年光绿化就得花2万元。而展厅的门窗因为年久失修,大部分门窗都已经关不紧了。

  钟作英说,自1992年对房屋做过一次外部维修外,再也没有维修过房屋,而且经过1976的地震,纪念馆的老房子陆续开始变形,而现在工程用料越来越贵,实在没有更多的钱来维修房屋。

  “我们现在的经费,一年只能干一件事,今年绿化,那房屋就得等到明年再维修,如果突然下雨,房屋漏水,那其他的事就得先停下来,经费就得先用来维修房子,总之先把紧紧要的事做了。”钟作英说。

  ●郭守敬纪念馆 无空调 只能开窗通风

  自五一开始,郭守敬纪念馆开始大修,记者没能进入纪念馆。

  但郭守敬纪念馆一位姓刘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缺少经费,馆内目前仍没有安装任何空调设备,遇到大热天或下雨天,为了保护文物,只能把所有窗户打开,自然通风排湿。

  ●鲁迅博物馆 为省水 雨水污水再利用

  5月9日下午记者走进鲁博的大门,在鲁迅雕像的地面下有一个200立方米的大池子,里面积蓄了大约一半的水,池子底下还有很多沉淀下来的污垢。

  文物资料保管部副主任蔡勇勤说这是鲁博为了节约用水,在庭院改造时专门建起的。

  “主要是为了蓄雨水,平时我们也把一些污水倒进去,让它沉淀过滤,这样,我们可以拿这些水来浇花种树。”蔡勇勤说。

  据介绍,面积为2万平方米的鲁迅博物馆,一年水电费至少70万,而鲁博去年一年的门票收入却不到10万元,一年的门票收入都付不起水电费,为了节省水费,只好建起蓄水池。

  ●徐悲鸿纪念馆 少资金 仍用80年代空调

  在记者所调查的名人纪念馆中,徐悲鸿纪念馆因为缺少资金,用的还是80年代的空调,基本可保证文物库的恒温恒湿,却没有排湿的条件。

  徐悲鸿纪念馆陈列保管部主任郭莫宗对记者说,徐悲鸿纪念馆现在的建筑还是几十年前的,当初建设的时候根本没考虑到要建除湿等空调系统。

  “如果整体建筑的结构不变,即使有了先进的空调设备也用不了,而改造需要大量资金。”郭莫宗说。

  ●茅盾故居 相对好 经费基本够用

  茅盾故居是记者走访的纪念馆中情况较好的。

  茅盾故居的负责人蔡连全说,茅盾故居现在属于现代文学馆的一个处室,由于地方小,并不需要什么维护,一共只有三个人,平时除了工资外,主要开支就是水电费和电话费,一个月也不过几千元。

  “我们基本没有什么活动开销,就是日常简单维护一下,上级主管单位的拨款基本够用。”蔡连全说。

<--//-->

  权威说法

  财政统一拨款 经费确实紧张


  记者随后从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目前北京市的名人故居和纪念馆都由财政统一拨款,一般都是纪念馆根据下一年的活动,在年底申报下一年预算,文物局根据纪念馆的申报预算情况来统一调配拨款。

  “经费确实紧张,如果超出预算,纪念馆举办临时活动需要经费


 
上一篇:《骆驼祥子画传》出版
下一篇:吴小美教授为魏韶华新著《中国现代文学史论》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