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其他资讯
于是之:不做“大师”的平民演员
发表时间:2024-07-03     阅读次数:     字体:【

作者:天蓝 来源:新京报20070406 发布时间:2007年04月07日 www.laoshexue.com

  1992年7月16日,焦菊隐导演的《茶馆》在北京首都剧场谢幕。观众掌声中,一个瘦弱的身影在舞台中央向全场每个角落的观众深躬到底,颤巍巍地哽咽道:“谢谢观众的宽容!”这个人就是掌柜王利发的扮演者、65岁的于是之。

  他身患重症念错几句台词向全场观众致歉。

  曹禺曾言:“《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于是之是撑持这瑰宝的平民艺术家”。而这位“平民艺术家”的工作名片上,只有五个字“演员于是之”。


持宝人

  曹禺说:“《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于是之是撑持这瑰宝的平民艺术家。”

  于是之生于1927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曾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第一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表演代表作包括:

  1953年《龙须沟》中饰演程疯子
  1954年《雷雨》中饰演周萍
  1956年《日出》中饰演李石清
  1957年《虎符》中饰演信陵君,《名优之死》中饰演左宝奎,《骆驼祥子》中饰演老马
  1958年《茶馆》中饰演王利发,《关汉卿》中饰演关汉卿
  1978年《丹心谱》中饰演丁文中
  1988年《太平湖》中扮演老舍。

被唤一声“大师”,两夜睡不安稳

  童道明是于是之的好友。在他家显要位置,悬挂着于是之赠他的一幅斗大的“牛”字。每日见字如见老友。童道明与于是之相识几十年,珍藏着一张照片,那是1992年,于是之最后一次演完《茶馆》卸完妆后俩人的合影。“当时他已经非常累了,剧院用车送他回家。可是散场很久,仍有许多观众在剧场外等候老于。

  剧院为了老于身体着想,没让司机停车。“童道明说于是之每次提及此事,总是谴责自己,希望能向观众道歉,批评自己状态不好,失礼于观众。

  “他就是这样一位谦虚的演员!”黄宗江、童道明、苏民都有同样的感慨。于是之15岁开始演艺生涯,他的舅舅是大名鼎鼎的演员、导演石挥,而他的戏路也被人认为酷似“石派”。但于是之自己从不敢与石挥“比肩”,他常说一句名言:“不可能大师满街走!”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在胡同四合院里转悠的一介平民,甚至在听到记者唤自己“大师”时,两夜睡不安稳。

  童道明曾经问于是之:“表演艺术家,演员,你中意哪一个?”他说:“演员。”这斩钉截铁的两个字,是谦虚,也是自豪,“演员跟作家、画家、诗人一样,是精神的创造者,完全不需要用什么‘表演艺术家’来增光”。

“贫辨生活困辨人,勤出才智慧出神”

  怎样做到一个好“平民演员”?“贫辨生活困辨人,勤出才智慧出神。”导演苏民送给于是之的这句诗,是最好的答案。

  北京人艺博物馆里有这样一张老剧照:一位老者,穿着补丁加补丁的破旧袄裤,整个躯干仿佛因石灰质增多而不听使唤了……这是于是之1957年演出《骆驼祥子》的剧照,他在其中扮演老马——一位年老的车夫。这是于是之最满意的角色。

  于是之从艺40年,塑造了各种底层平民的形象,这无不和于是之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有关:他生长在老舍先生笔下的北京大杂院里,是地地道道的平民。多年来,于是之仍然保留着一个北京平民的生活习惯,只在路边的剃头摊子上理发。下层生活的经历早已融入他的血液。这些生活积累成为于是之日后在舞台上塑造角色的宝贵财富———《龙须沟》里的程疯子、《茶馆》里的王利发、《骆驼祥子》里的老马……

  前人艺院长曹禺说过:“《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而于是之则是撑持这瑰宝的平民艺术家。”可于是之却总是认为,他演的只是老舍笔下种种性格人物中的一个,还没有演得很圆满。在他递上的工作名片上,没有诸如“一级”、“院长”之类的修饰语,只有普普通通的五个大字:“演员于是之”。

  “平民演员”于是之另一个为人称道的优点是勤奋好学,这也和他幼年生活环境有关。1943年,15岁的于是之家贫辍学,过着“一当二押三卖”的穷困生活。但不管怎么贫寒,于是之都尽可能地多读书,庆幸“读书使我没有胡乱地生长”。

  回忆起于是之的好学,童道明讲述了一件小事:上世纪80年代谢晋筹拍《赤壁之战》,邀请于是之演曹操。于是之答应了但提了个要求———给他一年时间练魏碑,捎带着将《汉书》、《后汉书》通读一遍。“虽然东风不与‘谢’郎便,《赤壁之战》没有拍成,于是之的勤奋认真却可见一斑。”

建议林兆华创新,一心让姜文接演《茶馆》

  谦虚和真诚为于是之带来了好人缘。他和老舍、曹禺、焦菊隐、谢晋等交情深厚。

  “文革”中老舍含冤而亡后,每逢8月24日祭日,于是之都会因怀念故友而伤心不已。

  他对盛名之下其实难符的名人敬而远之,对青年才俊却照顾有加。“如果没有于是之老师的支持,我也不会有如今的成绩。”时至今日,导演林兆华对于是之仍心怀感激。

  “文革”后,林兆华尝试做实验戏剧,第一个支持他的就是于是之。虽然两人戏剧观念迥异,于是之却很欣赏林兆华的才能和钻研精神,“老于当时就觉得林兆华孺子可教,只有戏剧大师才有这样的胸怀。”童道明说。

  林兆华的《绝对信号》成功后,国外媒体报道“中国先锋戏剧诞生了”。于是之建议林兆华重排《茶馆》,并赞同林兆华“彻底推倒过去”的想法,他还曾表示,自己扮演的王利发没有那么圆满,始终寄希望于来者。虽然于是之没点明“来者”是谁,但童道明、林兆华都心知肚明,是当时的青年演员姜文。只是后来姜文因档期问题最终还是与“王利发”失之交臂。

  童道明清楚地记得1992年于是之演《茶馆》,最后一场时,姜文看完还跑到后台问于是之要签名。“当时姜文已经很红了,这让于是之很感动。”童道明说,其实于是之一直是姜文崇拜的大师,“姜文读大三的时候我就问过他,看过几次《茶馆》,他回答我‘已经记不清楚了’。”

晚年病中难言语,戏称话剧造的孽

  回忆起如今于是之卧病在床,瘦削的面庞,说话已十分困难,再不复当年的妙语连珠,童道明心中黯然,“在他还勉强能说话的时候,半开玩笑地说‘现在这样都是我演话剧造的孽’。”这一句玩笑让童道明感伤地想起那样一个时刻。

  1992年7月16日,焦菊隐导演、于是之主演的《茶馆》在北京首都剧场谢幕。这场戏被观众誉为“人艺元老们留给中国剧坛的完整句号”,也是于是之舞台表演的“绝唱”。

  那晚,已经65岁的于是之在演出中由于患重病还是念错了几处台词。演出结束后,于是之热泪纵横,向全场每个角落的观众都深躬到底,哽咽道:“谢谢观众的宽容!”当时剧院二楼一位刚上初中的女孩,用童声向于是之高喊:“王掌柜,永别啦!”全场观众眼眶湿润了……

  于是之事后不禁感慨:“我已经演得那么不灵了,观众还对我那么好。我们以前只知道观众对演员有很严格的要求,现在也知道了,观众对演员也很宽容。”

  讲述者:童道明、黄宗江、苏民、郑榕与林兆华。


 
上一篇:《茶馆》:应景之作炼成“戏魂国粹”
下一篇:冠晓荷扮演者周国治先生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