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研究老舍 > 论著辑览
失魂落魄的新《茶馆》——二评电视剧《茶馆》
发表时间:2024-07-04     阅读次数:     字体:【


失魂落魄的新《茶馆》——二评电视剧《茶馆》

--------------------------------------------------------------------------------

作者:孙洁 来源:www.laoshexue.com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27日 www.laoshexue.com

  《茶馆》写于1956年10月到12月,发表于1957年7月。发表之后,收获了雅量高致如李健吾先生的赞美之词,也收获了不少时代弄潮儿的批判和嘲弄。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说法:“作者悼念的心情太重”。
  要知道那个时候已经越过了“反右”斗争的高潮期,正迈向如火如荼的大炼钢铁新时代,“作者悼念的心情太重”,您就算看出来了,也是说不得的;说出来了,就是无德。但那时候的道德标准比较异样。老舍其实一辈子都在写伴随着文化没落的道德沦丧。他懂的。
  不过还是不能不佩服这位批评家的目光如炬。“悼念的心情太重”,说尽了《茶馆》打着“埋葬三个时代”旗号细数的恩怨沧桑。如果换一个时代背景,这绝对是一句知心知肺的批评。他点到了老舍的软肋,就是“怀旧”,或者说保守主义。老舍1937年就曾经在《小人物自述》中说,“假若私产都是像我们的那所破房与两株枣树,我倒甘心自居一个保守主义者,因为我们所占有的并不帮助我们脱离贫困,可是它给我们的那点安定确乎能使一草一木都活在我们心里,它至少使我自己像一棵宿根的小草,老固定的有个托身的一块儿土。我的一切都由此发生,我的性格是在这里铸成的。”在整个的生命历程中,老舍一直在苦苦维持他的保守主义。保守主义是沙子龙月夜旅店里久久不散的叹息,也是对王掌柜“改良改良越改越凉”的一生的无情评断。
  所以,保守主义,是《茶馆》的魂魄。
  电视剧《茶馆》是以老舍原著为底本,加上叶广芩格格自己小说的一些血肉敷衍而成的。从总体上说,这部电视剧京味浓郁,人物血肉丰满,故事层次鲜明,不失为一部制作精良的优秀剧集。裕泰大茶馆从清末走到民国,经历了从极盛到极衰的命运流转,百十来位人物在那儿歌哭歌笑,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虽有各种小疵,但瑕不掩瑜,已经可以称为上品了。
  但是,边看电视剧,还是忍不住要发问,这部剧的贯穿主题是什么?掌柜、伙计、太后、太监、大兵、便衣、流氓、土匪、巡警、戏子、国军、共军……这么些人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就是为了图一个热闹吗?老舍写话剧的时候显然有他深切的寄托,他写的是绝望的人间世,是文化和礼仪道德的衰亡,是保守主义的无法维持。新《茶馆》,情节过于丰赡,但是看下来总不免有一种失魂落魄的怅然。
  其实,越是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越是能够理解常四爷为什么会问“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呀”,越是会懂得邹福远为什么会感慨“这年头就是邪年头,正经东西全得连根儿烂”。《茶馆》第三幕,老舍不惜重复、琐碎和唠叨,一口气让明师傅、邹福远、卫福喜、方六、车当当五个小人物接连上场,抱怨时代对文明的损耗。在人艺的舞台剧里,焦菊隐先生嫌这些人物和对话过于冗赘,删掉了不少,情节因而紧凑了,老舍的碎碎念也被大段地抛弃了。也许剧作家在舞台调度方面确实有考虑不周的问题,但是既然他用这样的方式强调了,改编者也就一定得重视了。《茶馆》决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史诗剧”(先甭管这个语词早就被滥用了),它首先是一部讽刺剧,叹息着讽刺,嘲笑着哀号,这才是它的命门所在。



 
上一篇:赛珍珠和老舍
下一篇:试论老舍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的中心情节——纪念《老张的哲学》出版80周年